[发明专利]生物隔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37750.0 | 申请日: | 2008-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8500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25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民;方平;钱军;姚树森;赵四清;包志宏;高德民;周山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泰金生安防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L1/00 | 分类号: | B01L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203上海市张江高***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隔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生物医学实验和检测用的隔离器,特别是一种生物隔离器。
背景技术:
生物隔离器是一种生物安全装置,通过装置内空气单向流动过滤方式,使操作者和试验样品达到隔离,在装置内被污染的空气经过空气过滤器过滤后排入大气中,可为操作者、环境和实验样品之间防止交叉污染。
一直以来,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史来看,疫病流行与防护设备之间的速度竞赛,不仅关系到“保护自己,消灭敌人”,更重要是可以达到切断传播途径和有效救治病人的最终目的。如何提高生物防护设备的高新科技含量既是当前的急迫之需,也是未来我国应对烈性传染病、生物恐怖和军事生防等领域的必然之需。伴随着我国对生物和微生物的研究方面来看,也已经迈向了更深层次的要求,体现出对防护设备要求更高更多样化的需求。从抗击SARS的传播到禽流感疫情的发生,无不说明烈性传染病毒的隔离和防护是控制传染源扩散的关键,目前的一些实验室用的超净工作台、无菌隔离室等在人体保护方面的防护措施中,普遍采用了一些是强调增加口罩、手套或隔离服的层数,但这既不能有效防止纳米级之小的病毒入侵,还明显影响和限制了医疗操作的准确快捷,已经无法满足这种新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高度防御生物侵袭和污染的隔离箱。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生物隔离器,包括隔离箱,所述隔离箱由工作台、负压空气净化装置、控制电路和支架组成,工作台和支架之间机械连接,负压空气净化装置安装在工作台的两侧下部,控制电路安装在支架上并与工作台相接,控制负压空气净化装置的工作。在所述工作台的上部用10MM厚的有机玻璃密封构成一个透明的便于操作的操作室,工作台的边缘向外延伸一段,有机玻璃安置在工作台上后,多出的一段工作台沿有机玻璃的外接触边向上弯折密封固定,密封口辅以密封胶。
在所述工作台上制出向下凹陷的工作池,防止操作室内的液体溢出到负压空气净化装置中不方便清洗。
在所述操作室的两边开有圆孔,圆孔上安装传递门,在传递门与有机玻璃操作室的接触部位分别套有密封圈和密封垫。所述任意一边的传递门内侧上还安装有可以灵活开启的连锁装置,用于打开和关闭传递门。在传递门的外侧上制有可外接脱卸式物料桶的旋转卡槽,在每个卡槽的旋转部位设有安全销,防止脱卸式物料桶旋转过度降低密封性。
所述操作室的操作平面上开有可供操作者手臂伸入的操作孔,操作孔与外部的橡胶密封手套衔接。
所述的负压空气净化装置包括进气过滤装置和排气过滤装置,进气过滤装置安装在工作台台面的左侧,排气过滤装置安装在工作台的右侧,在工作时室内空气从左边的空气过滤器吸入,流经操作室后,受污染的空气从右边空气过滤器,经由排气过滤装置下的排气管道排出。
还包括橡胶密封手套,所述的橡胶密封手套采用耐酸、碱及符合消毒要求的橡胶材料制成,所述橡胶密封手套与操作室的操作孔之间卡扣密封。
还包括脱卸式物料桶,所述脱卸式物料桶的内部空间密封,在开口处安装连锁装置和用于旋转密封的卡扣,卡扣与操作室传递门外侧的旋转卡槽相旋转连接,接口处辅以密封圈和密封垫。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生物隔离器中操作室在工作过程中始终保持负压状态,可以便于物品和样品的传送,进排气系统为粗、中、高效空气过滤器,可以很好的保证安全,对防范和研究传染源起到很好的保护效果。本隔离器的设计符合YY0569-2005《生物安全柜》标准中对应III级安全柜相关要求。整台装置简洁大方,外表美观,安全性能高,能够保持高度的密封性,对一些微生物实验和检测方面的防护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生物隔离器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生物隔离器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操作室正面示意图;
图4是操作室侧面示意图;
图中:1-隔离箱、2-工作台、3-负压空气净化装置、4-控制电路、
5-支架、6-操作室、21-工作池、31-进气过滤装置、
32-排气过滤装置、33-排气管道、61-圆孔、62-传递门、
63-操作孔、64-密封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做进一步介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泰金生安防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未经上海海泰金生安防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77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智能电磁加热壁挂炉
- 下一篇:环保型锅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