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S.角蛋白酶的诱导、制取及使用其整理羊毛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37259.8 | 申请日: | 2008-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547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蔡少博;黄铮华;曹张军;张兴群;周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9/52 | 分类号: | C12N9/52;D06M16/00;C12S11/00;C12R1/01;D06M101/12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志达;谢文凯 |
地址: | 201620上海市松***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角蛋白 诱导 制取 使用 整理 羊毛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微生物驯化、酶的制取和羊毛整理方法的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S.角蛋白酶的诱导、制取及使用其整理羊毛的方法
背景技术
羊毛及其织物可以通过整理改善其毡缩抗性,还可以提高和改善羊毛的光泽和白度、手感,减少对人体皮肤的刺痛感等。
目前,羊毛的防毡缩大都采用氯化-树脂工艺,它能够有效提高羊毛的防毡缩性能及服用舒适性,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工艺,但值得注意的是它所产生的可吸附性卤化物AOX所具有的致癌性质、非生物降解性对环境危害非常大:用氯化-树脂工艺处理1t羊毛就会产生350g的AOX。在全人类日益重视环境问题的今天,这种高污染的行业和工艺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所以开发出一种绿色的防毡缩工艺势在必行。而酶作为蛋白质,可被天然降解;并且反应专一,副反应少,在理论上不产生污染,近年来在纺织工业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被认为是可能替代羊毛氯化防毡缩工艺的最具潜力的方法。
但是,目前的此类研究或多或少的遇到了一些困难:羊毛的鳞片层是羊毛织物产生毡缩的主要原因,其约占羊毛总量10%。羊毛的鳞片表层由类脂层和其下的蛋白层组成。类脂层有疏水作用,而其下的蛋白质层中胱氨酸含量较多,使其具有大量二硫交联和酰胺交联[1~2](参见N L R King and J H Bradbury.Aust.J.Biol.Sci..1968(21):375和C M Carr.I H Leaverand A E Hughes.Test.Res.J..1986(56):457)。这使鳞片表层具有很强的耐化学性能,致使羊毛很难受到酶的直接作用[3~4](参见《纺织学报》2002.2:“蛋白酶对羊毛的作用机理研究”和J D Leeder.Wool Sci.Rev..1986(63):13),所以直接用蛋白酶处理羊毛获得的防毡缩效果非常有限[5](参见Middlbrook W R,Phillips H.“The application of enzymes to the productionof shrinkage-resistant wool and mixture fabrics”[J].J.S.D.C,1941,(57):137-144.)。有人认为,用蛋白酶处理羊毛进行改性,前处理(氧化或还原)是必须步骤,目前还未发现未经前处理即能对羊毛进行水解的蛋白酶[6](参见《江苏丝绸》2006.5:“蛋白酶在羊毛纤维改性方面的应用”)。所以目前的酶对羊毛整理往往以化学前处理为前提,其主要通过氧化的方法(如H2O2)打破二硫键交联,使之形成吸电子磺酸基团。然后再使用生物酶处理之,以获得较好的抗毡缩性能。这样以来,使用生物酶的最初目的不仅未达到,与氯化-树脂法相比反而多了一个步骤,其工业生产的前景大打折扣。
所以,此项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突破性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S.角蛋白酶的诱导、制取及使用其整理羊毛的方法,本方法可直接对羊毛直接进行处理,成本低,不污染环境。
本发明的一种S.角蛋白酶的诱导、制取及使用其整理羊毛的方法,包括:
(1)S.角蛋白酶的制取:以嗜麦芽糖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DHHJ为原始菌种(接种量3~5%),使用羊毛1~3g、0.2~1g氯化钠、0.2~1g磷酸氢二钠、0.01~0.1g磷酸二氢钾、50~200ml水,在pH=7.5,30~50℃,恒温条件下培养2~4天作为一代,不断诱导、驯化。待获得高效、稳定菌种后,使用1~3g鸡毛粉(或其他羽毛粉)、0.2~1g氯化钠、0.2~1g磷酸氢二钠、0.01~0.1g磷酸二氢钾、50~200ml水,在pH=7.5,30~50℃,恒温条件下培养2~4天,获得含酶培养液。该培养液经离心、盐析、静置、再离心、提纯后,制得S.角蛋白酶;
(2)羊毛处理工艺:将得到的S.角蛋白酶提纯、浓缩,在pH=7.8,20~50℃,酶浓度为2~5%(owf)时对羊毛及其织物处理60~120min,使用280nm紫外分光光度仪和显微镜进行检测,并对经过酶处理的羊毛纤维进行减量率、毡缩率、碱溶度、强度及白度的参数测定,证明宏观处理效果。
步骤(1)所述的原始菌种是从腐烂的鸡毛中筛选的,具有降解羽毛角蛋白能力。
步骤(1)优选的培养条件:在pH=7.5,40℃,恒温培养3天。
步骤(1)采用采用羊毛为诱导物进行驯化,并采用鸡毛为原料进行培养和制取。
步骤(2)优选的处理条件为酶浓度3%(owf),pH=7.8,40℃处理75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72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电混合式无级变速风力发电装置
- 下一篇:一种环路热管冷凝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