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镁合金浇注泵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36963.1 | 申请日: | 2008-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940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发明(设计)人: | 刘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群 |
主分类号: | B22D11/10 | 分类号: | B22D11/10;B22D11/18;B22D2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蓝迪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徐筱梅 |
地址: | 200315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镁合金 浇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铸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镁合金浇注泵。
背景技术
随各种合金材料的广泛应用,镁合金的深加工问题已提上议事日程,由于镁合金熔化、浇注的技术设备比较落后,导致铸件质量难以提高,加之,镁合金高温化学性质活泼且易氧化燃烧,稍有不当,就易发生安全事故。目前,镁合金浇注时,采用的泵体为叶轮泵、螺杆泵或离心泵,其工作过程均是通过泵将熔液由下向上抽吸提升的过程,该方式用于镁合金浇注时存在以下缺陷;①、浇注量不稳定,通过泵抽吸提升熔液的量值直接受到熔液温度、液位的影响,造成浇注量不易控制,料耗增加;②、熔液中的渣子不易分离,泵在抽吸过程中容易将熔液中的渣子吸入,造成管道堵死、工件产生夹渣;③、现有的浇注泵存在操作安全性差、维护保养困难、维修成本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镁合金浇注泵,它将熔液由下向上压入喷液管道进行浇注,出液速度快,浇注时间短,流量稳定,无底渣吸入。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镁合金浇注泵,包括工作台、连杆、泵体,工作台上设有电机支座,电机支座上设有电机,泵体设于工作台下部且与工作台经数根支撑杆固定连接,泵体上设有喷液管道,喷液管道出口端伸出工作台,泵体内设有轴流转子;连杆穿过工作台且一端连接轴流转子、另一端连接电机输出轴。
所述泵体为一勺型壳体,头部设一圆柱形空腔,柄部内设有流道,流道与空腔连通,轴流转子设于空腔内,喷液管道与流道连通,泵体底部且对应空腔处设有余溢阀。
所述轴流转子为两个直径不同的同心圆柱筒,其两筒的外径与内径之间设有数个叶片,大圆柱筒外径上设有凹槽。
本发明具有出液速度快、浇注时间短,流量稳定,无底渣吸入等优点,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安全可靠,便于维护保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泵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轴流转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本发明包括工作台5、连杆7、泵体10,工作台5上设有电机支座2,电机支座2上设有电机14,电机14输出轴上设有消振联轴器3,电机支座2底部设有稳定环4;泵体10设于工作台5下部且与工作台5经数根支撑杆6固定连接,支撑杆6上设有挡板8;泵体10上设有喷液管道9,喷液管道9出口端伸出工作台5,泵体10内设有轴流转子11;连杆7穿过稳定环4、工作台5、挡板8其下端与泵体10内的轴流转子11连接,上端与消振联轴器3连接。
参阅图2、图3,本发明中泵体10为一勺型壳体,头部设一圆柱形空腔12,柄部内设有流道13,流道13与空腔12连通,轴流转子11设于空腔12内,喷液管道9与流道13连通,喷液管道9内设有单向阀19;泵体10底部且对应空腔12处设有余溢阀15。
参阅图4,本发明中的轴流转子11为两个直径不同的同心圆柱筒,其两筒的外径与内径之间设有数个叶片17,大圆柱筒外径上设有凹槽18。
本发明适用于镁合金液体连续浇铸,也可与镁合金熔化炉和镁合金保温炉配合使用,工作时,将工作台5固定于熔液池的上方,使位于工作台5下方的泵体10浸入熔液,浇注时,启动电机14,电机14经消振联轴器3驱动连杆7带动轴流转子11转动,在轴流转子11上叶片17的推力作用下,迫使金属熔液向下流入空腔12,经流道13、喷液管道9匀速流出,实现定量浇注;为减少连杆7高速旋转时的机械振动,在电机支座2的下方设有稳定环4,用于约束连杆7在旋转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以提高合金浇注泵的工作稳定性;为防止熔液旋转产生的涡流将浮渣卷入泵体10,在支撑杆6上设置了挡板8,挡板8可视液面高低调整;在浇注过程中,为阻止由于熔液回流而产生空气,在喷液管道9中设置了单向阀19,用于阻止喷液管道9内的熔液回流;停止浇注时,为保证泵体10和轴流转子11不被熔液烧蚀损伤,通过开启余溢阀15,释放剩余的熔液;为减小轴流转子11的外径与泵体10的摩擦,在轴流转子11大圆柱筒外径上设设置有数个凹槽1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群,未经刘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69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PLC程控纵向模切装置
- 下一篇:一种燃料棒更换装置用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