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节能接触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36904.4 | 申请日: | 2008-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7220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04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国兴 |
主分类号: | H01H50/00 | 分类号: | H01H50/00;H01H50/16;H01H50/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83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 接触器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节能接触器属于控制电器,主要可用作频繁接通与分断正常工作电路或对大容量负荷的远近距离控制,也可以作自动化电路的信号切换和终端负载控制。
背景技术
目前通常使用的接触器,在其运行过程中电磁线圈需要始终通电以维持吸合状态而消耗电能,同时会使线圈温升很高,安装时需留有散热空间,铁芯的接触面会产生交流谐振噪音,并且无法克服,工作不稳定,故障多。
发明内容及发明目的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通常接触器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在工作运行时电磁线圈无需用电维持,其上下铁芯间不构成接触面的电磁机构接触器,以避免由于电磁线圈温升和铁芯接触面的交流谐振而造成的故障或工作不稳定,不会产生交流噪音,并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节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节能接触器,由外壳和其内部的工作触头、电磁系统、机械钩锁部件及电气连锁部件组成。它们各自在整体工作中的作用;
1电磁线圈架固定安装在外壳内合适的位置上,被作为该系统的基准固定位,机械钩锁部件和电气连锁部件被可靠地固定安装在电磁线圈架上的合适位置,上下铁芯则通过反力弹簧与电磁线圈架连接。
2工作触头由动触头和静触头组成,它们的闭合与分离组合,用于终端负载电流的接通和断开或用作在自动化电路中的信号切换。
3电磁系统则由电磁线圈和铁芯构成,它们的作用是使工作触头在可控状态下作吸合或分断。带有机械钩锁挂接位的上下铁芯可在设计范围内各自动作,它们的挂接位和连接件被用来控制机械钩锁部件和电气连锁部件,上铁芯被用作吸合主体件,下铁芯被用作为分断主体件,上下铁芯之间留有合适距离不产生接触面。
4机械钩锁部件由扭簧组和钩锁件组成,它们的作用是控制电磁系统中的上下铁芯工作在设计范围内,锁住上铁芯使电磁线圈不用维持电流而触头保持其闭合工作状态,达到节能目的,同时在下铁芯动作时可即刻脱开钩锁让上铁芯复位使工作触头分离。
5电气连锁部件内部由动触头、静触头、支架及任务工作件组成,它们的作用是保证该产品电磁系统工作的单一性和准确性。
本发明原理结构图;
图1为工作触头、电磁系统、机械钩锁部件及电气连锁部件装配图
1.触头架 2.动触头 3.静触头 4.机械钩锁部件 5.电气连锁部件 6.带有挂接位的下铁芯 7.带有挂接位的上铁芯 8.下铁芯反力弹簧 9.上铁芯反力弹簧10.电磁线圈
图2为该节能接触器处于吸合待命状态时机械钩锁简图
4.机械钩锁部件 4.1上铁芯钩 4.2联动扭簧 4.3卡位扭簧 4.4下铁芯钩4.5上铁芯钩扭簧 4.6下铁芯钩扭簧
图3为该节能接触器处于吸合待命状态时电气连锁简图
5.电气连锁部件 5.1动作钩 5.2吸合静触头 5.3分断静触头 5.4动触头5.5复位拉簧 5.6支架 5.7支架蓄力弹簧
图4为该节能接触器分断待命状态时机械钩锁和电气连锁简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节能接触器作进一步说明
吸合过程:
此时铁芯、机械钩锁、电气连锁机构处于待命吸合的原始状态。5电气连锁部件的5.2吸合静触头组处在闭合位置(见图3),10电磁线圈得电使7带有挂接位的上铁芯和6带有挂接位的下铁芯在磁场的作用下相互作吸合运动(见图1)。4机械钩锁部件中的4.1上铁芯钩被顶在上铁芯挂接位的边上不能阻止7带有挂接位的上铁芯的动作(见图2),而6带有挂接位的下铁芯处在4.4下铁芯钩的控制中,只能在设计行程中运动,它们的倒斜面配合更增加了卡位可靠性(见图2)。随着上铁芯克服9上铁芯反力弹簧的力运动到位,带动被连接为一体的1触头架使2动触头3静触头闭合(见图4)。
在吸合过程中,5电气连锁部件中的5.1动作钩被1触头架顶开使控制其动作的5.5复位拉簧被张开并蓄力,5.6支架得以开脱5.7支架蓄力弹簧释放,带动5.4动触头使5.2吸合静触头分断,5.3分断静触头闭合(见图3图4),5电气连锁部件进入分断待命状态,电磁线圈失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国兴,未经刘国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69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定位联络人的实时通信模块及其方法
- 下一篇:路口交通控制和流向疏导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