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室内吊顶的安装结构及其安装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36735.4 | 申请日: | 2008-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7100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04 |
发明(设计)人: | 项敏;瞿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闵行中学;项敏 |
主分类号: | E04F13/21 | 分类号: | E04F13/2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2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室内 吊顶 安装 结构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物室内的安装结构,特别是一种室内吊顶的安装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室内装潢的美观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室内采用吊顶的设计和装饰结构也越来越多,对于多呈直六面体的室内形状而言,增加具有弧线或其它曲线形式的吊顶结构特别有助于提高室内轮廓的美感、增加实用性。
现有的室内吊顶材料通常包括石膏吊顶、木材吊顶和其它材料的吊顶(如:压克力合成材料)。现有的吊顶安装包括如下两种方式:
一、通过固定螺栓等固定元件将吊顶穿设固定在屋顶上,这种结构能确保吊顶的安装牢固,但是缺点在于螺栓容易裸露在视线之内,破坏吊顶的美观,特别是当固定螺栓生锈时,更会破坏吊顶的美感。另外,当吊顶表面采用曲面结构式,采用穿设固定螺栓的形式,不太容易操作,而且当吊顶采用如石膏等易碎材料时,固定螺栓的结构也不能使用。
二、通过胶水粘接的安装形式,它虽然可以避免在吊顶材料上开设固定孔,不至于破坏吊顶的外观结构。但是其安装的牢固程度显然不如螺栓连接结构那么强。为了增加安装强度的强力胶水又不免会产生有害的气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内吊顶的安装结构及其安装方法,主要解决现有吊顶安装结构和方法所存在的技术问题,它不但能提高吊顶的安装牢固程度,而且还可以避免在吊顶表面开设安装孔,施工方便,提高了安装效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室内吊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屋顶下端面具有一固定孔和一凹槽;一钢带连接件,其一端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固定孔,另一端通过一背栓将吊顶上端面连接在钢带连接件下方;该钢带连接件上方的背栓部分恰位于凹槽内;该吊顶上端面和屋顶下端面还填设有粘胶层。
所述的室内吊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吊顶上端面上具有嵌槽结构,该背栓下端可嵌设在该嵌槽结构中。
一种室内吊顶的安装方法,用于安装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背栓将一钢带连接件连接在吊顶的上端面;
步骤二,在屋顶下端面上开设固定孔和凹槽;
步骤三,将钢带连接件和吊顶错开一定夹角并通过固定螺栓将钢带连接件一端固定穿设在屋顶下端面的固定孔中;
步骤四,在屋顶下端面与吊顶上端面之间涂设粘胶;
步骤五,将吊顶位置摆正,使背栓上端位于凹槽中,并将吊顶上端面粘设在屋顶上。
藉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使用本发明结构和方法可以避免在吊顶的下表面开设固定安装孔,这样就不会破坏吊顶材料的外观。
2、使用本发明结构,通过固定螺栓和粘胶的双重连接,可以增加吊顶的安装牢固度。
3、使用本发明的结构,便于操作和施工,提高了室内吊顶安装的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钢带连接件与背栓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屋顶;
11-固定孔;
12-凹槽;
2-钢带连接件;
31-固定螺栓;
32-背栓;
4-吊顶;
5-粘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室内吊顶的安装结构。如图所示:该屋顶1下端面具有一固定孔11和一凹槽12;一钢带连接件2,其一端通过固定螺栓31固定在固定孔11,另一端通过一背栓32将吊顶4上端面连接在钢带连接件2下方;该钢带连接件2上方的背栓32部分恰位于凹槽12内;该吊顶4上端面和屋顶1下端面还填设有粘胶层5。
为了便于安装,该吊顶4上端面上具有嵌槽结构,该背栓32下端可嵌设在该嵌槽结构中。
上述室内吊顶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背栓32将一钢带连接件2连接在吊顶4的上端面;
步骤二,在屋顶1下端面上开设固定孔11和凹槽12;
步骤三,将钢带连接件2和吊顶4错开一定夹角(这样可以使得螺栓安装工具可以顺利操作)并通过固定螺栓31将钢带连接件2一端固定穿设在屋顶1下端面的固定孔11中;
步骤四,在屋顶1下端面与吊顶4上端面之间涂设粘胶;
步骤五,将吊顶4位置摆正,使背栓32上端位于凹槽12中,并将吊顶4上端面粘设在屋顶1上。
综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为本发明的技术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闵行中学;项敏,未经上海市闵行中学;项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67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无油润滑活塞往复式空气压缩机
- 下一篇:现浇混凝土保温墙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