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安全型家用电热电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36116.5 | 申请日: | 2008-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6291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1 |
发明(设计)人: | 汤乃申;张甦;徐雅国;梁舟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雅国 |
主分类号: | H05B3/00 | 分类号: | H05B3/00;H05B3/02;H02M7/537;H03B5/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434上海市虹***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 家用 电热 电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热电器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安全型家用电热电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家用电热电器,走进了千家万户。
家用电热电器,其种类很多,比如有:电热焖烧炉、电饭煲、电炒锅、电热锅、电取暖器、电热毯、电热玻璃台板、电热杯子垫板等等,还有很多。它们的耗电功率通常为80瓦至2000瓦。
现有技术中的家用电热电器,其不足之处有:1.直接使用220V等交流市电,包括炉内各用电元器件、电热丝等都直接使用了交流市电,尽管厂家在设计和生产中已采取了种种的安全防范措施,但可能发生触电的安全隐患依然存在,特别是一些家用电热电器在使用时,如果不小心进了水、并浸润至带电部件,会导致绝缘部件失效,就有可能发生触电事故;2.电热丝等发热零部件在生产、运输和使用中,容易损坏。
发明的内容
为了消除现有技术的家用电热电器可能发生的触电隐患,解决电热丝等发热零部件容易损坏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以下的技术方案。
1.一种安全型家用电热电器,包括:电路,电器主体和设置在电器主体上的电热部件;所述的电热部件是碳纤维、或者所述的电热部件是内含电热丝的绝缘电热管、或者所述的电热部件是电热丝及其绝缘外层;所述的家用电热电器与交流市电电源相连;
所述的家用电热电器还包括:将交流市电电压变换成安全特低电压的电源变换器;
所述的电源变换器,其输入端与交流市电电源相连、其安全特低电压的输出端与电热部件相连;
所述的电热丝为低阻值、粗线径的电热丝,或者所述的碳纤维为低阻值、粗线径的碳纤维。
2.所述的家用电热电器包括专用插座和带连线的专用插头,专用插座和专用插头二者尺寸配合;所述的专用插座设置在电器主体上、专用插座的接线桩通过电器主体内的电路与电热部件相连;
所述的电源变换器是一独立部件、设置在电器主体外,其输入端与交流市电电源相连,其输出端与带连线的专用插头相连,专用插头与专用插座相连。
3.所述的家用电热电器包括:发热盘、支架;
发热盘通过支架与电器主体底部隔空固定联接;
所述的电热部件与发热盘固定联接。
4.所述的绝缘外层是以下四者中任意一个,
a.所述的绝缘外层为绝缘细丝,其紧密编织在所述的电热丝的四周;
b.所述的绝缘外层为绝缘套管,所述的电热丝位于绝缘套管之中;
c.所述的绝缘外层为绝缘扁带,其缠绕在所述的电热丝的四周;
d.所述的绝缘外层为云母片,云母片为二层以上,电热丝被包裹在其中。
5.所述的家用电热电器包括:高温保护电路;高温保护电路包括高温保护元件,高温保护元件安装在电热部件所在的部位;所述的高温保护元件和电热部件串联后、再跨接在电源变换器的安全特低电压输出端。
6.所述的高温保护元件,包括可恢复热保护断路器和一次性过热保护熔断器;可恢复热保护断路器、一次性过热保护熔断器、电热部件三者串联连接后再跨接在电源变换器的输出端;
可恢复热保护断路器的动作温度和一次性过热保护熔断器的熔断温度,前者的温度低于后者的温度。
7.所述的电器主体,其壁体结构由内到外依序为:耐高温薄膜的内层、泡沫塑料的中间层、薄膜的外层。
8.所述的电器主体为圆筒的形状;其底部内侧为一倾斜面,在倾斜面的最低处开设泄漏通孔;所述的发热盘,其为一圆盘,由圆平面和周边突起的圆圈组成,圆平面上开设泄漏孔。
9.所述的电源变换器,包括:整流电路、振荡电路、主变压器;
所述的整流电路为半波整流电路或者为桥式整流电路;
交流市电电源和整流电路相连,整流电路和振荡电路相连,振荡电路和主变压器的初级绕组相连;主变压器的次级低压绕组为电源变换器的输出端;
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二者单独绕制、且二者之间设置安全隔离层。
10.所述的振荡电路包括: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三极管及其偏置电阻、第二三极管及其偏置电阻、振荡变压器、电位分电路;
所述的偏置电阻跨接在三极管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
所述的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串联后跨接在整流电路正负输出端;
整流电路输出端正极、第一三极管集电极、发射极、第二三极管集电极、发射极、整流电路输出端负极依次串联连接;
上述二个三极管的共同连接点为中间连接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雅国,未经徐雅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61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