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景观水体水质净化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35577.0 | 申请日: | 2008-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4991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发明(设计)人: | 姚诗雨;沈佳琪;张治;彭赟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治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3/10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徐 泰 |
地址: | 200441上海市宝***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景观 水体 水质 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体净化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景观小水体的水质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景观水体广泛分布在城市中的景观区、住宅区、公园和居室等地。各类浅水景观水体对于调节温度、减少污染、改善环境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造水容易保水难,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小水体出现了令人担忧的问题:发黑发臭,有的甚至还成为蚊蝇的滋生地。这不仅影响到观赏价值,还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如何高效地保持这些水体水质是当前治理的难点。对于已经受到严重污染的景观水体,如何使其形成良性循环,变得水清草绿,又如何经济高效、持久稳定地治理好这些浅水小水体是人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国内外对受污染的景观水体的治理通常采用控制外源污染、限制污染排放,投放化学药品,引水稀释、外流扩散、局部循环、整体换水、种植植物生物治理、疏浚底泥等方法。
在受污染的富营养化水体T-N、T-P高丰度造成的营养负荷中即使进行点、面污染源的控制,营养物质仍然可在水体系统内部(底泥、藻类残骸等)溶出,引起藻类恶性增殖形成水华。扩散治理并没有将营养盐从水体中去除,只是简单地进行转移。同时,随着可供补充、外排的洁净河流日益减少,对于水体的营养扩散也越来越变得不切实际。景观水体的局部循环即制造人工瀑布,虽可使水体可以局部流动,但由于不能做到彻底循环,收效甚微。整体换水较为常用,却需耗费大量财力、物力、水资源,仍然治标不治本。生物治理虽然在一段时间后可以使水体净化,但无法在短期内达到良好的净化效果。疏浚底泥能在一段时期内减少营养盐溶液释放,但如疏浚方法不当,会造成富营养淤泥及污染云团移动,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而且,大规模、全局性的疏浚不仅耗资惊人,还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使生态修复更加困难。
综上所述,传统的受污染景观水体治理模式虽可以解决部分问题,但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景观水体水质净化装置,该装置应用于景观小水体的水质净化,其净化效率高、效果明显,净化介质失效后可取出更换或经过简单处理重新投入使用,成本低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景观水体水质净化装置包括水泵和三个可打开的球状罐体,还包括砾石、珊瑚段、培菌球三种净化介质,所述罐体壁上设有进水孔和出水孔,所述罐体顶端设有透气孔,所述砾石、珊瑚段、培菌球三种净化介质分别置于所述的三个罐体内,所述三个罐体通过管道以念珠状排列连接,所述水泵进水端连接景观水体,所述水泵出水端连接成念珠状排列罐体的首端,所述成念珠状排列罐体的尾端连接景观水体。
上述砾石、珊瑚段、培菌球三种净化介质分别以70%至80%的填充度填充于所述的三个罐体内。
由于本发明景观水体水质净化装置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即分别在三个可打开的罐体内放置砾石、珊瑚段、培菌球三种净化介质,通过管道将罐体成念珠状排列连接,然后通过水泵连接景观水体;利用本装置可方便、高效实现景观水体的水质净化,其净化效率高、效果明显,由于罐体可打开,净化介质失效后可取出更换或经过简单处理重新投入使用,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景观水体水质净化装置的工作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景观水体水质净化装置罐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景观水体水质净化装置包括水泵7和三个可打开的球状罐体1,还包括砾石21、珊瑚段22、培菌球23三种净化介质2,所述罐体1壁上设有进水孔3和出水孔4,所述罐体1顶端设有透气孔5,所述砾石21、珊瑚段22、培菌球23三种净化介质2分别置于所述的三个罐体1内,所述三个罐体1通过管道8以念珠状排列连接,所述水泵7进水端连接景观水体6,所述水泵7出水端连接成念珠状排列罐体1的首端,所述成念珠状排列罐体1的尾端连接景观水体6。
上述砾石21、珊瑚段22、培菌球23三种净化介质分别以70%至80%的填充度填充于所述的三个罐体1内。
本装置将罐体1成念珠状排列连接,在不增加电力消耗的情况下,使水体6通过最长的流经路径,接触到最大可能的净化介质2的膜面积,最大程度地与各种净化介质2发生碰撞、摩擦,从而保证其最高的净化效率和水体含氧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治,未经张治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55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