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隔爆型电机的电缆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34897.4 | 申请日: | 2008-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4052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发明(设计)人: | 林荣来;孙文斌;斯琴高娃;许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气集团上海电机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22 | 分类号: | H02K5/22;H02K5/136 |
代理公司: | 上海兆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章蔚强 |
地址: | 20024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隔爆型 电机 电缆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爆型电机上的附件,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隔爆型电机的电缆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爆炸性环境中使用的电机不仅本身需要具有可靠的防爆安全性能,其使用的配件或附件,例如用于电缆间连接的接线盒也需要具备防爆安全性能。隔爆型电机上都附带有主接线盒和辅助接线盒,接线盒内均设有接线端子。辅助接线盒主要用于电机上测温元件的引线及加热器电缆的连接,而电缆连接器是用于电机定子绕组上测温元件引线与辅助接线盒上接线端子连接的过渡件。通常情况下,在电机定子绕组内设置六支测温元件铂热电阻PT100,每相两支,为了消除引接线自身电阻带来的测量误差,采用三线制进行修正,六支铂热电阻共计十八根引接线,为了保证十八根引接线引入到接线盒内,目前采用两种结构的连接形式:
第一种连接结构见图1和图2,采用接线端子结构,每一个接线端子1都是一个接线螺栓,如果有十八根引线,则需要十八个接线端子1,既浪费空间,又增加了接线盒2的隔爆接合面数量。
还有一种连接结构为在装配时将十八根引接线直接用隔爆塑封材料浇铸,这样虽然可以减少隔爆接合面,可是这种结构却给装配带来了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隔爆型电机的电缆连接器,它能减少隔爆接合面,方便安装。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隔爆型电机的电缆连接器,包括一金属本体、两块绝缘板及若干电缆引线,其中,所述金属本体为中空圆柱体;所述电缆引线排列有序地轴向穿越金属本体的内腔;所述电缆引线与金属本体的内腔壁之间及引线之间填充浇注有绝缘材料;所述绝缘板分别封盖在金属本体的两端,它们的端面上相应电缆引线的分布位置开设用于电缆引线出入的通孔。
上述的用于隔爆型电机的电缆连接器,其中,所述金属本体在长度方向依次分为定位部、配合部和锁定部;所述定位部的外周面通过一平面沿轴向切去一部分使其截面呈一单面扁圆;所述配合部的外周面的直径小于定位部的直径而长度大于定位部的长度,它和定位部的外周面之间呈台阶式过渡连接;所述锁定部的外周面上设有螺纹。
上述的任意一种用于隔爆型电机的电缆连接器,其中,所述金属本体的内腔直径为两头小中间大。
上述的任意一种用于隔爆型电机的电缆连接器,其中,所述电缆引线有十八根,其中六根引线均布在以金属本体的中心为圆心的第一圆周线上,另外十二根引线均布在与第一圆周线同心且直径大于第一圆周线直径的第二圆周线上,所述第一圆周线上的任意一根电缆引线和与其最近距离的第二圆周线上的两根电缆引线分别位于六个均布的、与第一圆周线相切而于第二圆周线相交的第三圆周线上。
由于采用了本发明的用于隔爆型电机的电缆连接器的技术方案,即将电机内部的元器件的多根引线集中在一体上并连接到接线盒内的接线端子上,能减少隔爆接合面数量,减少了不安全的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固定在接线盒中的接线端子的正视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一种固定在接线盒中的接线端子的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的用于隔爆型电机的电缆连接器的正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用于隔爆型电机的电缆连接器的侧视图(带剖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更好地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理解,下面通过具体地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进行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3和图4,本发明的用于隔爆型电机的电缆连接器,包括一金属本体1、两块绝缘板2及若干电缆引线3,其中:
金属本体1的材质可用黄铜或不锈钢,它为一中空圆柱体,它的内腔10直径为两头小中间大,它的外周面依次分为定位部11、配合部12和固定部13;定位部11的外周面上设有防扭结构,用于防止本电缆连接器在装配到接线盒时相对接线盒的扭曲或转动,即它的外周面通过一平面14沿轴向切去一部份使其截面呈一单面扁圆;配合部12的外周面与接线盒的安装孔之间形成隔爆面,它的直径小于定位部11的直径,它和定位部11之间呈台阶形过渡连接;固定部13的外周面上设有螺纹,在电缆连接器安装到接线盒时用螺母6固定在接线盒上,使其轴向定位。
两块绝缘板2分别封盖在金属本体内腔10的两端,它的表面相应电缆引线3的分布位置开设用于电缆引线3出入的通孔。
电缆引线3设置在金属本体1的内腔10中,它们排列有序地轴向穿越金属本体1的内腔10,电缆引线3与金属本体1的内腔10壁之间及各个电缆引线3之间填充有绝缘材料4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气集团上海电机厂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电气集团上海电机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489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