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蛇毒指纹图谱的建立方法及其指纹图谱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034807.1 申请日: 2008-03-18
公开(公告)号: CN101539555A 公开(公告)日: 2009-09-23
发明(设计)人: 苏恒;赵文杰;冯军;魏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主分类号: G01N33/00 分类号: G01N33/00
代理公司: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徐雁漪;谢燕军
地址: 200040***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蛇毒 指纹 图谱 建立 方法 及其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蛇毒指纹图谱的建立方法,以及由该方法所得的标准 图谱。

背景技术

蛇毒是从各种毒蛇蛇头毒腺中分泌的一类物质,作为毒蛇保护自己, 猎取食物的武器,是世界上最毒的动物毒素之一。蛇毒的主要成分是蛋白 质和多肽,约占干重的90-95%,其中包括多种酶,如磷酸酯酶、精氨酸 酯酶、蛋白水解酶、磷脂酶A2、类激肽释放酶、5-核苷酸酶、L-氨基酸氧 化酶及乙酰胆碱酯酶等。3-12种非酶活性蛋白质或多肽如:神经毒素、膜 活性肽、舒缓激肽增强肽、出血因子等。这些有活性的成分中很多具有药 理作用和药用价值,如蛇毒中的类凝血酶、纤溶酶已在临床上作为抗栓药 用于血栓病的防治。此外,蛇毒中还含有一些小分子肽、氨基酸、碳水化 合物、脂类、核苷、生物胺类及金属离子等。蛇毒的成分因蛇的种类、产 地、时间、蛇龄、雌雄、生存环境等不同而有明显的不同。

蛇毒是人类迄今为止研究与利用最多的动物毒素,但其早期研究却是 很艰苦的,主要是因为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比较困难。70年代以后,随着 分子生物学突飞猛进地发展,借助于先进的生物技术手段,才得以对蛇毒 各组分的化学本质进行研究,并进入以结构与功能为主的分子水平。随着 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加之对天然物质的重视,对蛇毒有效成分的研究已 相当深入,单一组分及其分子生物学性质研究已开始进行一级结构和基因 表达的工作,单组分制剂在临床上已使用多年并取得很确切的疗效。

全世界现有的蛇类大约有13科、400属、2700多种,其中四分之一是 毒蛇。我国蛇类资源十分丰富,大约有8科、53属、219种(包括亚种)。其中 毒蛇约50余种,但有剧毒而危害较大的不过10余种,即:金环蛇、银环蛇、 眼镜蛇、眼镜王蛇、圆斑蝰蛇、草原蝰蛇、蝮蛇、尖吻蝮蛇、竹叶青、烙 铁头、山烙铁头。我国的蛇毒研究起步较晚,大约是在80年代初,国内先 后在广西、福建、昆明、安徽等成立了研究室,从蝮科、眼镜科、海蛇科 等20多种毒蛇的蛇毒中分离、纯化了多种成分。国内现在也开展对蛇毒成 分分子结构与功能方面的研究,但研究规模与深度和国外相比,还有一定 的差距。

蛇毒中的主要成分是蛋白,多肽,及酶类等生物活性物质,其本质是 由氨基酸所组成的蛋白质。目前国内对于蛇毒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其中某 些具体活性组分,比如降纤酶,纤溶酶,以及一系列神经毒性因子等等。 而针对蛇毒整体进行的指纹图谱研究尚未见报道。90年代以来韦世秀等利 用等速电泳技术对眼镜蛇毒、蝮蛇毒和五步蛇毒进行分析鉴别,并对蛇毒 冻干粉与新鲜蛇毒液进行对比研究;还对蛇毒掺伪品进行了鉴定分析,结 果表明不同蛇种、不同产地的蛇毒或蛇毒掺伪品,因其组分、含量各异, 表现在等速电泳图谱上的不一致;而同种蛇毒的冻干粉与新鲜毒液的电泳 图谱几无差异。该研究表明应用等速电泳技术对蛇毒进行鉴别分析,将对 蛇毒的质量监控发挥重要的作用。虽然该法是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但由 于仪器、试剂等方面的限制,在我国应用并不普遍。

曹金鸿等用交叉免疫电泳法对白眉蝮蛇毒、黑眉腹蛇毒、五步蛇毒、 竹叶青蛇毒和烙铁头蛇毒的鉴别进行了研究。由于各种蛇毒共有组分种类 不同以及各组分相对含量的不同,电泳图谱中沉淀线位置及峰相对高度比 等各不相同,可用于区分不同的蛇毒。但该方法需要提前准备相应蛇毒的 抗血清,具有相当的局限性。仓公敖等利用双向免疫电泳法,结合相应蛇 毒抗血清,也完成一定的蛇毒鉴定工作。

但是,由于以上电泳方法自身重复性不佳和分辨率低下,已经不能适 应当前蛇毒研究的需求。新的分析手段亟需被运用到研究中来。

指纹图谱技术源于指纹鉴定学。常用于中药研究,是一种综合的、宏 观的和可量化的鉴别手段,用以对中药材和中成药进行鉴别真伪,评价原 料药材、半成品和成品质量的均一性和稳定性。其基本属性是“整体性” 和“模糊性”。“整体性”是指完整地比较色谱的特征“面貌”;“模糊 性”强调的是对照品与待测样品指纹图谱的相似性。

毛细管电泳作为一种日渐成熟的分离方式,具有用样量少,环境友好, 理论踏板数高,分辨率高等优点。常可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互补, 作为指纹图谱的研究手段。目前国内运用毛细管电泳分离的对象大多局限 于小分子,清华大学张宣等尝试运用微乳液毛细管电动色谱的方式针对蛋 白质的分离条件进行过初步探讨,但尚未见推广运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未经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48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