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道坞式结构范围内高架桥梁大直径钻孔桩施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32368.0 | 申请日: | 2008-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8191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15 |
发明(设计)人: | 滕标;金少惷;施其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第五建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12 | 分类号: | E02D27/12;E02D5/34;E02D27/52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钟玉敏 |
地址: | 20006***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道 结构 范围内 高架桥 直径 钻孔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市政桥梁设计施工领域,涉及一种桩基施工方法,特别针对地道坞式结构范围内的复杂环境条件下高架桥梁采用大直径钻孔桩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软土地基上的高架桥梁基础采用的技术主要是采用群桩、承台、立柱,采用的钻孔灌注桩一般为600~1200mm。但是在实际施工中,由于受到工程用地的限制,往往需要高架桥跨越各种现有的铁路以及地道等结构。例如某高架桥工程,其中东侧高架桥两侧桥墩设置在原地道挡土墙内侧,桥墩立柱紧靠地道结构。施工高架桥的基础将对原地道坞式结构产生危害,如处理不当,将严重影响地道的使用,甚至将对运行中的铁路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必须对整个工程实施方案进行优化,在保证高架桥梁工程质量的情况下,将工程对地道结构的影响减少到最小。按照原有的施工方案:采用多桩基础,其中铁道箱涵两侧影响坞式结构的承台采用7~9根Φ800钻孔桩作为桩基,桩布置在挡墙内外两侧;其中内侧桩施工将穿过坞式结构的底板,承台则布置在坞式结构的下面,施工中需要将地道原结构打开,施工完成后再进行修复(如图1所示)。
按照上述设计方案实施,将产生以下问题:
1、施工高架下部结构必须先打开地道原坞式挡墙结构;在高架桥墩位置的原坞式结构的混凝土板桩必须截断,对原有结构的完整性造成破坏;开挖造成坞式结构底部的土体扰动松动,会引起地道结构的变形,危害到结构安全。
2、由于承台标高低于原坞式结构的底板,低于地下水位近6米,施工中必须采取严格的降水措施,必将对现有的地道结构产生变形和不均沉降,对地道结构的稳定造成不良的影响,影响到铁路的正常运营。
3、施工完成后,地道结构修复面位于新建承台上,高架结构的自然沉降必然造成地道结构的不均受力,易在修复面形成渗漏点,对地道结构造成损害,影响行车的安全。
4、由于地道位置需要保持交通,因此在施工时进行土方开挖、基坑支护的作业时,施工现场的土方运输组织困难,需要占用2根半车行道,无法保证正常交通通行的要求。
因此,提供一种施工影响小、能够避开地道坞式结构、并对原结构不产生破坏的技术方案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避开地道坞式结构、并对原结构不产生破坏、同时能够降低建设成本的地道坞式结构范围内高架桥梁大直径钻孔桩施工方法,以解决坞式地道旁实施高架桥的实际可行性。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地道坞式结构范围内高架桥梁大直径钻孔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确定施工顺序:先施工远离地道坞式结构的高架桥梁桩基,后施工靠近地道坞式结构的高架桥梁桩基;
(2)、埋设护筒:钢护筒分两节采用振挖法振动锤沉入,保证地道坞式结构范围内桩身上部由钢护筒围护,护筒的上下段加设加强箍;
(3)、泥浆制备与循环系统的设置:设置泥浆池和废浆池,所述泥浆池设置在紧靠钻孔区域,废浆池根据施工范围设置;
(4)、钻孔施工:成孔机械采用大扭矩回转工程钻机,大通径、高强度气举钻杆,钻头采用防斜梳齿钻头,成孔采用气举反循环钻进;
(5)、钢筋笼制作安装:钢筋笼采用卡板成型预拼法分段制作,钢筋连接采用直螺纹连接器连接;
(6)、水下混凝土浇注:混凝土进行连续浇捣,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7~23cm;混凝土在拌制过程中应加入缓凝剂,控制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不小于16小时,导管最小埋深不低于2米,导管最大埋深不超过10米;
(7)、桩底注浆:浆液由水、水泥、缓凝剂等组成,试配浆液比重:17~18KN/m3,水灰比0.45~0.6。要求注浆时间短于初凝时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对地道坞式结构范围内的高架桥基础和下部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方案结合进行优化。将在坞式结构的高架桥梁基础改为大直径单桩单柱,桩基直径可达Φ2500mm,取消承台,同时墩位向外侧移动,使桩基全部位于非机动车道范围内,通过采用一柱一桩的结构形式,避开现有的地道坞式结构,减少了施工场地的占用,保证了施工期间的道路交通。本发明充分利用了大直径钻孔桩的承载能力;减少平面的占用面积,避免了环境的破坏,降低了环境破坏成本;保证了整个施工进度。由于施工未对地道坞式结构损害,为后期地道结构的修缮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附图说明
图1为原有施工方案剖面结构视图。
图2为本发明施工方案剖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第五建筑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第五建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23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火力发电厂主动力区岛式布置
- 下一篇:一种从含钒石煤矿中浸取钒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