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减压式耳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32130.8 | 申请日: | 2008-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601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发明(设计)人: | 祝子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祝子雄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颜勇 |
地址: | 410000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压 耳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压式耳机,特别涉及一种能保护耳机使用者听力的耳机。
背景技术
传统耳机在使用时会将原本开放的外耳道封闭起来,此时声音在外耳道产生强烈的共 振且声压无法外泄,从而往往使得耳机发出的实际声强超出人耳承受能力,导致耳机使用 者有不适感,甚至导致听力下降。
目前解决此问题的方案有2种,一种是专利号92226602的耳机,一种是专利号为 200510133698的产品。前者采用环形喇叭支撑体的耳机,这样虽然避免了封闭外耳道,但 是由于其体积较大使得耳机便携性差,从而难易推广使用。后者采用的是控制音量的方法, 此种做法对于音质有较大损失,且没有在本质上解决问题,也很难广泛代替普通的耳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减压式耳机,该耳机能在保证音质和便携性 的基础上有效保护耳机使用者听力。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减压式耳机,包括外壳、喇叭和喇叭支撑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上设有外 部泄音孔,所述喇叭支撑体上有声压释放通道。
所述的声压释放通道由设于密封的喇叭支撑体上的内部泄音孔构成。
所述的声压释放通道由喇叭支撑体的网架结构构成。
所述的外部泄音孔开在耳机后端的外壳上。
作为改进,在耳机内部的后端设有与外部泄音孔配合的叶片,该叶片紧贴外壳后部的 内壁安装,在耳机后部的外壳上设置有用于旋动所述叶片的旋钮,所述旋钮与叶片的几何 中心垂直连接。其作用是在关闭状态下能实现后壳的密封,想开启状态下形成外部泄音孔; 从而保证两种模式的转换。
作为改进,所述喇叭和叶片间的外壳内壁上设有圆形的网状膜。所述叶片外部围有挡 板,在所述网状膜和挡板间设有吸音海绵。挡板的作用是防止叶片将吸音海绵卷起,保证 吸音效果,同时固定海绵。网状膜和挡板的结合为限定吸音海绵,防止吸音海绵在耳机空 腔内滑动,并且可以使大部分压力可以通过网状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能有效保护耳机使用者的听力。由于在耳机的外壳上开有外部泄音孔,在耳 机内部的喇叭支撑体上开有内部泄音孔,使得耳机发出的声音在外耳道产生的 声压能有一部分外泄,避免了声音在人体外耳道产生强烈共振而损害耳机使用 者的听力。
(2)泄音量可以调节。由于设置了叶片装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比如耳机使用者 的偏好)调节泄音孔的大小,从而使得耳机使用者更觉舒适。
(3)采用吸音海绵吸音,进一步改善耳机的吸音能力。在网状膜和挡板之间设有吸 音海绵,用于吸收部分声压,进一步减小耳机播放音乐时对人耳造成的强大声 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整体结构示意图(剖面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外壳后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喇叭支撑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叶片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网状膜示意图。
标号说明:1-外壳,2-内部泄音孔,3-喇叭,4-吸音海绵,5-挡板,6-叶片,7-旋钮, 8-网状膜,9-喇叭支撑体,10-外部泄音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涉及的减压式耳机包括外壳1、喇叭支撑体9(为弧形喇叭支 撑体)、网状膜8(如图5所示)、挡板5、叶片6和设置在外壳后部的旋钮7。喇叭支撑体 9的中心设有喇叭3,喇叭支撑体9上设有多个内部泄音孔2(如图3所示)。在挡板5和 网状膜8之间设有吸音海绵4,用于吸收耳机外壳内过强的声压。在耳机外壳1的后部设 有多个外部泄音孔10(如图2所示)。用于调节外部泄音孔实际面积的叶片6和外部泄音 孔10配合(叶片如图4所示,其面积比外部泄音孔的面积稍大),而且叶片6紧贴外壳1 后端的内壁安装,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旋钮旋动叶片完全封堵住外部泄音孔10。旋钮7用 于旋动叶片6,从而调节外部泄音孔10的实际打开的大小。喇叭支撑体9为碗状结构,其 作用是适当增加了共振,提高了音响效果。
还有一种情况,是喇叭设置在一个其本身为非密封结构的一种支架上,也就是说,该 支架本身就具有内部泄音孔的功能,因此,就不必在支架上再设置泄音孔,而获得同样的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祝子雄,未经祝子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21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