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F原子浓度的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030927.4 申请日: 2008-03-27
公开(公告)号: CN101251487A 公开(公告)日: 2008-08-27
发明(设计)人: 罗威;李文煜;王红岩;袁圣付;华卫红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主分类号: G01N21/75 分类号: G01N21/75;G01N21/31
代理公司: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赵洪
地址: 410073湖南省长沙市砚瓦池正街47号*** 国省代码: 湖南;4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原子 浓度 检测 方法 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主要涉及到F原子的检测领域,特指一种F原子浓度的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尤其适用于电激励HF/DF化学激光器、全气相氧碘化学激光器的诊断及含F等离子体刻蚀加工含硅半导体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电激励HF/DF激光器及全气相氧碘化学激光器,F原子产量及产率是其核心器件-放电管的最主要性能指标,是激光器功率与效率的直接决定性因素,F原子在线检测技术对于激光器的改进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半导体刻蚀加工领域,为提高加工效率及效果,则一直致力于如何高效产生F原子及提高等离子体中的F原子浓度的研究,非常需要简单有效且准确的F原子浓度测量方法。

由于涉及军事领域,对HF/DF激光器及全气相氧碘化学激光器中F原子浓度测量的公开报道文献不多,而在含F等离子体刻蚀加工半导体领域,对于F原子检测技术有广泛的研究。基本上可以归纳为如下四类方法:辐射测量法(Jenq J S et al.PlasmaSources Sci.Technol.3,154-161,1994)、质谱仪测量法(A.Tserepi,et al.J.Vac.Sci.Technol.A 15.6.,3120,Nov/Dec 1997)、F原子吸收光谱测量法(K.Sasaki,Y.Kawai,and K.Kadota.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 Vol.70,No.1,76-81,January 1999)、滴定法。滴定法根据滴定气体、检测物、检测方式等又分为很多种具体实现方式,较典型的如:叠氮酸法(Liping Duo,Shukai Tang,Haijun Yu.CHINESEOPTICS LETTERS/Vol.4,No.3,170-172,March 10,2006)、I原子吸收光谱法(GeraldC.Manke II,Thomas L.Henshaw,Timothy J.Madden.AIAA Journal Vol.39,No.3,March2001)等等方法。

辐射测量法即利用F原子和Ar原子特定谱线辐射强度与其浓度的对应关系,由辐射光谱强度及Ar浓度推算F原子浓度的方法。F原子(703.7nm)辐射强度IF和Ar(750.4nm)辐射强度IAr存在如下近似关系:

NFNAr=KIFIAr]]>

辐射测量法其优点是非接触测量。其缺点有:①比率系数K的值需通过理论估算或用其他测量方法来间接得到。②K值与温度有关,故较适合稳态等离子体中F原子浓度的测量,而实际测量中温度一般都有所变化。③由于辐射谱线一般较弱,且位于可见光波段,信号的信噪比很低,需要信号处理。

质谱仪测量法通过测量质谱仪中m/e=19(F离子)信号强度来确定F原子浓度。部分转换系数通过两种样品测量结果比较相除来消除掉,其余转换系数与选择的两样品电离横截面积有关。此方法的缺点有:①需根据样品的不同来确定转换系数,且电离横截面积的值亦较难得到。②需使用的质谱仪属精密仪器,其价格很高,与之相关的操作也较复杂。③理论上简化假设较多,测量精度得不到保障。

F原子吸收光谱测量法即测量等离子体中F原子特定谱线吸收强度及其线型,再直接通过计算来得到F原子浓度的方法。其优点是非接触直接测量,缺点是由于谱线波段(远红外、紫外)的原因,可供选择的探针光源极少,另外需要高精度的光谱议来测量吸收光谱线型。

滴定法即利用能与F原子快速反应的滴定气体来消耗F原子,检测某种反应物或反应产物的产量,由检测值达极值时滴定气体的流量可推算出F原子流量(浓度)。滴定法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精度高,是检测领域非常常用的方法,但唯一不足的是需引入滴定物质,可能会对测量物造成干扰。且在适宜于F原子浓度检测的滴定方法中,叠氮酸法中所使用的叠氮酸在常温常压下为具有强烈刺激臭味、易挥发的无色有毒液体,在浓溶液和气化状态时加热或受撞击会引起爆炸,故此方法有一定的危险性;I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利用HI作为滴定气体,而HI气体的价格很贵,工业应用成本太高。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09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