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塑钢螺杆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29582.0 | 申请日: | 2008-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84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0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国兴 |
主分类号: | B29C69/02 | 分类号: | B29C69/02;B29C47/00;B29C59/02;B29K67/00;B29K77/00;B29K59/00;B29K71/00;B29K55/02;B29L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凯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宋冬涛 |
地址: | 528200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钢 螺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建筑装修等行业的螺杆领域,具体为塑钢螺杆。
背景技术
螺杆因为其具有特殊的结构,广泛应用于建筑装修以及其它工业领域。目前市面上销售的螺杆均是铁制螺杆,铁质螺杆虽然具备强度好、硬度大等优点,但是存在着容易生锈,不耐酸碱,价格昂贵,质量大等缺点。
另外,如图1所示,铁制螺杆制造工艺负责,污染严重。目前的铁制螺杆制造工艺是:首先将建筑金属圆钢线材放置酸洗池用硫酸等酸洗,除去污垢和铁锈;然后放置冷拉丝机上进行冷拉丝;然后通过调直机进行调直;然后放置冲床按照不同的长度要求截料;将截料的金属圆钢通过滚牙机滚牙,形成螺纹;然后将滚牙后的金属圆钢放置酸洗池酸洗,去除油污和铁锈,而后放置冷镀锌池内冷镀锌,形成外表保护层;最后晾干即可包装成品了。可见,在整个金属螺杆的制作过程中,工艺流程复杂繁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其中,需要经过几道酸洗,酸洗池中的废硫酸等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其中的冷镀锌工艺会除了产生大量的酸污染外,还会产生大量重金属污染以及镀液中的添加剂的有机污染;在冷拉过程中,灰尘大,噪声大,且由于受到金属材质的影响,冷拉后金属圆钢的外径粗细不能保证均匀,造成产品质量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以上所述铁质螺杆自身及生产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生产工艺过程简单,零污染,外径粗细均匀,耐酸碱,性能优良,可以根据应用的要求采用多种不同材质的塑钢螺杆。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塑钢螺杆,其是由工程塑料制作成的,所述的塑钢螺杆制作方法是这样的,将工程塑料原料加入挤出成型生产线中生产出圆棒材,将圆棒材通过滚压机进行滚牙,然后成品包装。
所述的工程塑料可以为热塑性塑料。
所述的热塑性塑料可以包括聚碳酸酯(PC)、聚酰胺(尼龙)、聚缩醛(POM)、变性聚苯醚(变性PPE)、聚酯(PETP,PBTP)、聚苯硫醚(PPS)、聚芳基酯或者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等。
所述的热塑性塑料的基础配方中可以添加阻燃剂和/或增强添加剂。
所述的热塑性塑料可以是阻燃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阻燃ABS)。
所述的热塑性塑料可以是阻燃聚酰胺6(尼龙6)或者阻燃聚酰胺66(尼龙66)。
所述的热塑性塑料可以是阻燃增强聚酰胺66(尼龙66)。
所述的热塑性塑料可以是阻燃增强聚酰胺6(尼龙6)。
本发明用性能与钢材可以媲美的热塑性工程塑料为基础,在其基础配方中添加适量比例的阻燃剂以及其它功能性配合剂,通过简单的挤出成型设备和滚牙设备制造出用来的代替金属材质的具有金属强度的塑钢螺杆。塑钢螺杆可以轻易制成公制、英制、美制螺纹所有规格的全牙和双头牙等各种形状。本发明塑钢螺杆具有金属螺杆不具有的防锈、耐酸碱腐蚀、柔韧性好等功能;同时也一改过去金属螺杆加工难,工艺繁多的缺点,通过简单挤出成型工艺,可以一次成型,生产工艺流程少,生产设备简单,零污染,外径粗细均匀,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要求采用不同的性质的材质,成品用途广泛,能满足不同领域的不同需求。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铁质螺杆的制造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塑钢螺杆的制作方法工艺流程图。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塑钢螺杆,是由性能优良,不会生锈的工程塑料制作成的,其具体的制作方法是这样的:将工程塑料原料加入挤出成型生产线生产出圆棒材,然后将圆棒材通过滚压机进行滚牙,然后经检验后即可以包装成品。
随着研究的深入,工程塑料已经广泛的应用在机械、电子、汽车、化工以及建筑等领域。本发明中的工程塑料一般采用热塑性塑料(Thermo plastics),因为热塑性塑料(Thermo plastics)加热后会熔化便于加工成型,而且机械力学性能优良。可以选择使用的热塑性塑料(Thermo plastics)可以包括热聚碳 酸酯(PC)、聚酰胺(尼龙(PA))、聚缩醛(POM)、变性聚苯醚(变性PPE)、聚酯(PETP,PBTP)、聚苯硫醚(PPS)、聚芳基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以及聚丙烯(PP)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国兴,未经刘国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95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