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网络滤波器激光微焊接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29383.X | 申请日: | 2008-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6996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04 |
发明(设计)人: | 姚针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同和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26/20 | 分类号: | B23K26/20;B23K37/04;H01P1/2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 明 |
地址: | 523511广东省东莞市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络 滤波器 激光 焊接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滤波器焊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网络滤波器激光 微焊接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网络滤波器被广泛应用于因特网领 域。
目前,网络滤波器的引线与引脚是采用回流焊的焊接工艺来实现的,这种 焊接工艺是通过重新熔化预先分配到焊盘上的焊料,实现表面组装元器件焊 接端或引脚与焊盘之间的机械与电气连接。回流焊用到的焊料为含铅钎料, 这就必然会使得产品中包含了有害物质铅,使产品不能满足无铅化的环保要 求,而且使用含铅钎料的成本也比较高,焊接的效率比较低。另外,回流焊 是一种局部的加热和冷却过程,焊接区由于受到四周工件的约束而不能自由 膨胀和收缩,冷却后容易在焊件中发生焊接应力和变形,使焊件的金属组织 发生变化,影响焊件的电阻、电抗,从而影响网络滤波器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网络滤波器激光微焊 接工艺,该工艺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满足产品 无铅化的环保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网络滤波器激光 微焊接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冲压铜片,将铜片冲压成型为连接在一起的引脚和引脚架,引 脚包括引脚根部和引脚尖部,所述引脚尖部为夹槽形状;
第二步,弯折引脚;
第三步,将缠绕环磁线圈的引线缠绕到引脚上,组成待焊接件;
第四步,将待焊接件放置到激光器工作台;
第五步,激光器发射微激光束,以引脚尖部夹槽为激光点,对待焊接件 进行激光扫描焊接,引脚熔化后与缠绕在引脚上的引线相连;
第六步,切脚处理成半成品。
所述第一步中,所述铜片为磷青铜片。
所述第二步中,引脚弯折成87°±10°形状,引脚间呈非对称错开。
所述第三步中,所述引线缠绕到引脚上的缠绕方式为,引线绕引脚根部 2~3圈,再绕引脚尖部3~4圈并卡进夹槽。
所述第四步中,所述将待焊接件放置到激光器工作台的过程包括,装夹 待焊接件,传送待焊接件到工作台,精确定位待焊接件。
所述第五步中,激光器的工作条件为,最大输出功率为300W,额定焊接 电流为63A~315A,激光束波长为1.06μm,最小光斑直径为0.4mm,激光 器的焊接速度为每秒40~200个焊点。
所述第六步切脚处理成半成品后,使用环氧树树脂,将半成品注塑成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不使用任何焊料,直接通过激光束进行扫描 焊接,使焊接后的网络滤波器无铅化,而且激光焊接的热影响区域小,因此 本发明具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满足产品无铅化 的环保要求的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铜片冲压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弯折引脚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待焊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发明使用环氧树树脂注塑成型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附图1至4所示,网络滤波器激光微焊接工艺,它包括以下 步骤:
第一步,冲压铜片,将铜片冲压成型为连接在一起的引脚2和引脚架1, 引脚2包括引脚根部3和引脚尖部4,所述引脚尖部4为夹槽形状;
第二步,弯折引脚2,引脚2弯折成87°±10°形状,引脚2间呈非对称 错开;
第三步,将缠绕环磁线圈5的引线6缠绕到引脚上,组成待焊接件,引 线6缠绕到引脚2上的缠绕方式为,引线6绕引脚根部3为2~3圈,绕引脚 尖部4为3~4圈并卡进夹槽;
第四步,将待焊接件放置到激光器工作台,过程包括,装夹待焊接件, 传送待焊接件到工作台,精确定位待焊接件;
第五步,激光器发射微激光束,以引脚尖部4夹槽为激光点,对待焊接 件进行激光扫描焊接,引脚2熔化后与缠绕在引脚2上的引线6相连;激光 器的工作条件为,最大输出功率为300W,额定焊接电流为63A~315A,激光 束波长为1.06μm,最小光斑直径为0.4mm,激光器的焊接速度为每秒40~ 200个焊点;
第六步,对引脚2进行切脚处理成半成品。
切脚处理成半成品后,使用环氧树树脂,将半成品注塑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同和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同和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938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