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料面自动检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27891.4 | 申请日: | 2008-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616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凌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F23/00 | 分类号: | G01F2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10006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使用于各种筒仓、储罐内料面高度测量的料面自动检测装置,属于料面自动检测装置的改造技术。
背景技术
现有使用的料面检测装置主要有:冲锤式料位计、阻旋式料位计、雷达料位计、超声波料位计,这类料位计的不足之处是结构复杂,设备昂贵,维修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考虑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实现,操作简单的料面自动检测装置。本发明可实现自动检测,成本低廉,维修方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有电机-减速器组件、圆盘组件、可随自重上下滑动的惰轮组件、滑轮组件、重锤组件、支架及限位开关控制组件,圆盘组件包括有两个圆盘,两个圆盘中间夹有小圆盘,惰轮组件设置在圆盘组件与滑轮组件之间,钢丝绳绕在两个圆盘之间的小圆盘上,并依次绕经惰轮组件及滑轮组件,重锤组件包括有行程开关、重砣,重砣装设在绕经滑轮组件的钢丝绳的末端,行程开关装设在支架上,限位开关控制组件设置在惰轮组件的下方,并装设在支架上。
上述惰轮组件包括有惰轮、导杆,其中导杆装设在支架所设的导向槽上,惰轮装设在导杆的上端,限位开关控制组件设置在与导杆的下端相对应的位置上。
上述导杆的下端还设有触块。
上述支架上还设有供连接重砣的钢丝绳沿其进行滑动的导向轨。
上述小圆盘(22)的厚度比钢丝绳的直径大1~2mm。
上述电机-减速器组件(1)中的减速器是蜗杆涡轮减速器。
上述减速器的速比是1∶100。
上述重砣的底部是一个碗状结构。
上述重锤组件还设有密封装置,密封装置装设在支架上。
本发明由于采用惰轮组件与重锤组件组合以实现检测的结构,因此,其结构简单,便于实现,操作简单,此外,本发明可实现自动检测,且成本低廉,维修方便。本发明是一种设计巧妙,性能优良,方便实用的料面自动检测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包括有电机-减速器组件1、圆盘组件2、可随自重上下滑动的惰轮组件3、滑轮组件4、重锤组件5、支架6及限位开关控制组件7,圆盘组件2包括有两个圆盘21,两个圆盘21中间夹有小圆盘22,惰轮组件3设置在圆盘组件2与滑轮组件4之间,钢丝绳8绕在两个圆盘21之间的小圆盘22上,并依次绕经惰轮组件3及滑轮组件4,重锤组件5包括有行程开关51、重砣52,重砣52装设在绕经滑轮组件4的钢丝绳8的末端,行程开关51装设在支架6上,限位开关控制组件7设置在惰轮组件3的下方,并装设在支架6上。本实施例中,上述电机-减速器组件1中的减速器是蜗杆涡轮减速器。减速器的速比是1∶100。为确保钢丝绳8的正常运动,上述小圆盘22的厚度比钢丝绳8的直径大1~2mm。
本实施例中,上述惰轮组件3包括有惰轮31、导杆32,其中导杆32装设在支架6所设的导向槽上,惰轮31装设在导杆32的上端,限位开关控制组件7设置在与导杆32的下端相对应的位置上。
为便于导杆32与限位开关控制组件7接触,上述导杆32的下端还设有触块33。为确保重砣52的上下运动自如,上述支架6上还设有供连接重砣52的钢丝绳8沿其上进行滑动的导向轨。上述重砣52的底部是一个碗状结构。
另外,上述重锤组件5还设有密封装置53,密封装置53装设在支架6上。密封装置53可防止筒仓或储罐内材料(如粉末等)随着钢丝绳的运动被带进机箱内而严重影响惰轮组件以及滑轮组件工作的灵敏度。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电机通过二级蜗杆涡轮减速机减速后带动圆盘组件2正反转,惰轮31可随自重上下滑动。由于惰轮组件3的下方设有一限位开关控制组件7,当重锤组件5中的重砣52随着电机的转动落到料面时,穿过惰轮组件3的钢丝绳8返松,此时惰轮组件因自重落下而撞击下方的限位开关7,并发出电机停止并反转的信号,以达到控制重砣52下行和开始上行的动作。此时可根据电机的转速、电机的运转时间以及圆盘直径计算圆盘的线速度、计算出钢丝绳8的长度即料面高度。当重砣52上行到一定高度并撞击到重锤组件中的行程开关51时,发出控制电机停止的信号。至此即完成了料面自动检测的全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78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