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电热水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27702.3 | 申请日: | 2008-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7131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04 |
发明(设计)人: | 曾柔景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柔景 |
主分类号: | F24H1/20 | 分类号: | F24H1/20;F24H9/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电热水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磁加热产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采用电磁加热技术的节能电热水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热水器包括电热水器和燃气热水器。对于电热水气而言,其通常是在水箱中设置一个电加热器,然后通过对电加热器通电产生热量来加热水箱中的水。这种直接加热的方式存在如下缺点:
1、由于电加热器所需要的功率较大,所说电能消耗很大。
2、传统的电热水器容易产生漏电现象,容易导致使用者触电,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在于克服目前产品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节能电热水器,本发明能耗低,并且使用安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包括锅胆和用于对锅胆进行加热的电磁加热装置,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包括:一用于承载锅胆的顶板、位于顶板下方的环绕线圈以及位于线圈下方的屏蔽板,其中环绕线圈接入高频电流,高频的电流通过环绕线圈,产生封闭磁场力,当磁场磁力线通过锅胆的底部,产生小涡流使锅胆自行高速发热。
所述的锅胆采用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铁磁性材料的金属或者合金或者上述二者的复合体。
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电路中接入有温度控制器和定时器。
本发明采用磁场感应涡流加热理论,它利用电流通过环绕线圈产生磁场,当磁场内之磁力通过含铁质的锅胆,即会产生无数之涡流,使锅胆自身高速发热,因为锅胆本身直接接触热水器内的水,所以水温便会快速升温,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
本发明具体工作原理为:
(1)当一个回路线圈通予电流时,其效果相当于磁铁棒,因此线圈面有磁场N-S极的产生,也会有磁通量穿越。
(2)当有一导磁性金属面放置于回路线圈上方时,此时金属面就会产生感应电流,因为金属面上有一定的电阻,因此感应的电流就会使金属面产生热能变化。
(3)若感应的电流越大则所产生的热量就越高,当线圈的匝数越多绕在一起产生的磁通变化越大,当然磁场强度也就越强。
本发明相对于传统的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具有以下特点:
(1)本发明是利用低频线圈之磁场,经过导磁性物体(锅胆)产生感应电流转化为热量来加热水的温度,能源效率特高。
(2)电热水器附有温度控制器,用定时开关机,是一种水电分离的器械设备,既省电又安全。
(3)、安全环保清洁卫生。由于本发明是通过磁场内线圈产生的涡流加热,因此无燃烧现象,不产生烟火和一氧化碳,使用过程中不会像传统燃气热水器那样产生有害气体或发生泄漏、爆炸、明火灼伤等危险。
(4)高效节能利用电磁感应涡流加热原理,穿过锅底的磁力线使分子运动产生热量,快速省时,热效率高达80%以上。
(5)使用方便,操作非常简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附图1,本发明包括:锅胆1和用于对锅胆1进行加热的电磁加热装置,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包括:一用于承载锅胆1的顶板2、位于顶板2下方的环绕线圈3以及位于线圈下方的屏蔽板4,其中环绕线圈3接入高频电流,高频的电流通过环绕线圈,产生封闭磁场力,当磁场磁力线通过锅胆1的底部,产生小涡流使锅胆自行高速发热。
通常,锅胆1采用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铁磁性材料的金属或者合金或者上述二者的复合体。
电磁加热装置连接在一电路中,该电路包括:
整流电路,以将市电50Hz的交流电压变成直流电压,
控制电路,将直流电转换为高频电流,例如频率为20-40KHz的高频电压,
温度控制器,对锅胆内热水进行检测,放置水温过热。
定时器,对电路进行定时开关。
本发明利用电流通过环绕线圈3产生磁场,当磁场内之磁力通过含铁质的锅胆1,即会产生无数之涡流11,使锅胆自身高速发热,因为锅胆本身直接接触热水器内的水,所以水温便会快速升温,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
当然,以上所述仅仅为本发明一个实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发明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柔景,未经曾柔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77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