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少凡纳滨对虾养殖环境氮磷负荷的投饲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027190.0 | 申请日: | 2008-04-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4876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 发明(设计)人: | 林小涛;潘剑雄;许忠能;孙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暨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燕娴 | 
| 地址: | 510632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少 凡纳滨 对虾 养殖 环境 负荷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学领域,同时涉及海洋环境保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明显减少凡纳滨对虾养殖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氮磷污染的投饲方法。
背景技术
集约化对虾养殖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大幅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养殖生产效益为目标,由于其放养密度很高,因此对虾所需的食物几乎全部依靠人工投喂配合饲料来提供。目前一般对虾养殖,人工投饵输入虾池的氮占总输入氮的90%左右,其中仅19%转化为虾体内的氮最终作为对虾产品被收获,其余部分则以残饵、对虾粪便和排泄物的形式进入养殖环境,积累于虾池底部淤泥或以各种氮形式存在于水中(文献1)。这些氮磷营养物质成为养殖环境的营养负荷和养殖自身污染源。
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开发出“环保型对虾饲料”,通过提高饲料质量如提高消化吸收率、减少在水中的溶失率和残饵量等来减少养殖过程的残饵和粪便由来的污染。而从养殖者的角度,通过提高投饲技术,也可在某种程度上减少养殖过程对环境的污染。目前通常的做法是在传统的“四定”(定时、定位、定量、定质)投饲技术的基础上,采用少食多餐即适当增加投喂次数(文献2)以及根据对虾是夜行性动物,晚上活动多、摄食多的生活习性,采用日间少投,清晨和傍晚多投,甚至在晚间投饲的方法(文献3)。但这些方法一方面会增加劳动力负担,而在减少水质污染方面却不一定有效果(文献4),甚至由于投饲次数过多在养殖后期反而累积更多的氮污染物(文献5)。
近年来,我国关于水产动物补偿生长的研究逐渐增多,在虾类方面,申请人已查明凡纳滨对虾在饥饿一定时间后再投喂时能够产生补偿生长,其补偿生长原理是由于恢复摄食后摄食率和食物转化效率的提高共同作用的结果(文献6)。另已查明中国对虾(文献7)和日本沼虾(文献8)同样能产生补偿生长,其补偿生长的机理主要是在饥饿后通过加大摄食量而实现的。但目前尚不了解上述虾类在饥饿和投喂期间的氮磷排出情况,也没有把补偿生长的原理应用于实际生产,采用周期性断食的投喂方法来减少养殖过程氮磷污染的报道。另一方面,在断食期间,一般肉食性动物会发生同类相残而降低养殖成活率,因此这种投喂方法只针对性情温顺、攻击性很弱的凡纳滨对虾而设计。
参考文献:
[1]杨逸萍,王增焕,孙建等.精养虾池主要水化学因子变化规律和氮的收支.海洋科学,1999,(1):15~17。
[2]周歧存等。投喂频率对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 Boone)生长、饲料利用及虾体组成影响的初步研究。海洋湖沼通报,2003,(2):64-68。
[3]匡柏林,赵丙彦,张新.南美白对虾养殖投饵技术总结.科学养鱼,2003,(10):57.
[4]吴善(译)。日投饵次数和投饵量对静水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影响。福建水产,2003,(2):41-43。
[5]叶乐等。投喂频率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水质的影响。南方水产,2005,1(4):55-59。
[6]林小涛,周小壮,于赫南等.饥饿对南美白对虾生化组成和补偿生长的影响。水产学报,2004,28(1):47-53.
[7]吴立新等.中国对虾继饥饿后的补偿生长研究.生态学报,2001,21(3):452-457.
[8]王军霞,李志华,谢松.饥饿补偿对日本沼虾生长及生化组成的影响.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5(6):644-649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合养殖生产者使用的,既能同时减少来自残饵、虾的排泄和粪便三方面来源的氮、磷自身污染程度,又能节约饲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的养殖凡纳滨对虾的投饲方法。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减少凡纳滨对虾养殖环境氮磷负荷的投饲方法如下:采用饥饿一天或数天,投喂数天,再饥饿一天或数天,再投喂数天的连续多个周期的循环方式进行投饲养殖凡纳滨对虾。
对于体湿重为0.2~1.0克的凡纳滨对虾,作为优选方案,可按照饥饿一天,投喂三天,再饥饿一天,再投喂三天的连续多个周期的循环方式进行投饲养殖。或者,按照饥饿两天,投喂五天,再饥饿两天,再投喂五天的连续多个周期的循环方式进行投饲养殖。或者,按照饥饿三天,投喂九天,再饥饿三天,再投喂九天的连续多个周期的循环方式进行投饲养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暨南大学,未经暨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71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