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慢性轻度苯中毒相关抗原特异TCR Vα12亚家族的Y基因序列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25801.8 | 申请日: | 2008-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4534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0 |
发明(设计)人: | 李萡;李扬秋;陈少华;杨力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暨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12 | 分类号: | C12N15/12;C07K14/725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裘晖;陈燕娴 |
地址: | 510632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慢性 轻度 苯中毒 相关 抗原 特异 tcr 12 家族 基因 序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个T细胞受体(TCR)的核苷酸序列,特别是指一种慢性轻度苯中毒相关抗原特异TCR Vα12亚家族的Y基因序列。
背景技术
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化工原料和工业溶剂之一。我国职业苯暴露工人达50万以上,占各种化学物职业接触人数之首。国际癌症研究署(IARC)和美国环境保护局(EPA)都将苯列为确证的人类致癌物。我国学者与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合作对中国74828名接苯工人和3580名对照工人进行的队列研究证明,接苯工人发生血液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如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或白血病的相对危险性明显增加。
苯致血液系统损伤的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普遍认为是多因素、多水平综合作用的结果。近年研究表明,苯对人体血液系统的损伤,其原因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T细胞的增殖而损伤机体的免疫功能。T细胞受损后机体清除异常细胞能力下降,最终会导致肿瘤的发生。AA患者存在T细胞克隆性或寡克隆性活化增殖,并认为多克隆淋巴细胞被高度扩张的寡克隆淋巴细胞取代是再障发病起始阶段主要致病原因之一。
国内外对慢性轻度苯中毒患者免疫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T淋巴细胞亚群及TCRβ亚家族的录用情况。但有关职业接苯人群中TCRα亚家族及其互补决定区3(CDR3),即与抗原特异性识别结合的部位的研究资料较少。在慢性苯中毒患者中存在的这种克隆性T淋巴细胞是否一样具有恶性克隆的性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因此,进一步了解慢性苯中毒患者细胞免疫状态,可以为职业苯中毒免疫方面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同时可将所获得的T细胞克隆作为阻断靶点,为遏制慢性苯中毒病程发展及免疫抑制治疗提供依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慢性轻度苯中毒相关抗原特异TCR Vα12亚家族的Y基因序列。
本发明从慢性轻度苯中毒患者外周血中存在T细胞受体(TCR)Vα亚家族的克隆性T细胞,经序列分析显示其特异性TCR序列的高度可变区V-N-J区,即互补决定区3(CDR3),与抗原特异性识别结合的部位,表明该克隆性T细胞所表达的TCR为慢性轻度苯中毒相关抗原刺激所产生的特异性TCR,获得了慢性轻度苯中毒相关的TCR基因序列。
本发明公开了针对慢性轻度苯中毒相关抗原的特异性TCR的基因序列,尤其是TCR的高度可变区即CDR3,后者是T细胞表面受体识别抗原的特异区域,针对于不同抗原,除了机体所选用的TCR Vα亚家族T细胞不同,更为关键的是其TCR基因的CDR3序列的差异,该部位决定了所属T细胞所能识别的抗原。本发明提供了识别慢性轻度苯中毒相关抗原的TCR Vα12基因序列,由于其CDR3的特异性,仅来自于单一克隆的T细胞,是一高度特异的序列。同时,根据CDR3的基因序列编码的蛋白质,可用来了解职业接苯后的相关抗原肽,为慢性苯中毒的生物学特性提供资料。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基因序列的应用。
根据所获得的慢性轻度苯中毒相关抗原特异TCR Vα12亚家族的Y基因序列,可以用于(1)了解职业接苯人群所存在的TCR Vα12亚家族T细胞的情况,用于评价病人的免疫功能状态,早期发现可能的不良效应、筛检易感人群等方面及时提供信息。(2)借助所获得的T细胞克隆,寻找接苯后慢性中毒的抗原,并采用TCR特异性单抗及TCR DNA疫苗选择性地取出异常T细胞克隆从而靶向治疗慢性苯中毒。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慢性轻度苯中毒相关抗原特异TCR Vα12亚家族的Y基因序列,所述基因序列如下所示:
CTTATTC GTCGGAACTC TTTTGATGAGCAAAATGAAA TAAGTGGTCG
GTATTCTTGG AACTTCCAGAAATCCACCAGTTCCTTCAACTTCACCATCA
CAGCCTCACAAGTCGTGGACTCAGCAGTATACTTCTGTGCTCTGAGTGA
CCGAAATACTGGAGGCTTCAAAACTATCTTTGGAGCAGGAACAAGACTA
TTTGTTAAAGCAAATATCCAGAACCCTGACCCTGCCGTGTACCAGCTGAG
AGACTCTAAATCCAGTGACAAGTCTGTCTGCCTATTCACCGATTTTGATT
CTCAAACAAATGTGTCACAAAGTAAGGATTCTGATGTGTATATCACAGA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暨南大学,未经暨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58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