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机油限压阀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25277.4 | 申请日: | 2008-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7068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发明(设计)人: | 肖亨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开普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16 | 分类号: | F01M1/16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101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机油 限压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机油限压阀,具体地说是安装在发动机齿轮室盖机油主油道中的一个限压阀,其作用是限制机油的最高压力。
背景技术
在已有技术中,发动机工作时,机油泵的泵油压力是随发动机转速增加而升高的,并且当润滑系中油路淤塞:如轴承间隙过小或使用的机油粘度过大时,也会使供油压力升高。因此,必须限制发动机主油道中机油的最高压力,以确保安全。传统的限压装置是在机油泵中。为了将出油侧的机油压力限制到所设定压力而设置限压阀,有的为了将溢流油排到油泵外部而将限压阀泄油孔开过大,调压时溢流油急剧排出,发生自激振动现象,还有的将溢流油返回到机油泵的进油侧,这样润滑油就在机油泵进油侧和出油侧之间循环,造成润滑油温度急剧升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发动机机油限压阀,能避免机油泵限压时产生的自激振动现象和机油温升高的不利影响;能有效的控制机油主油到中的压力,使发动机正常工作。
本发明的主要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主要特征是包括限压阀阀体、限压阀柱塞、限压阀弹簧、密封垫圈和限压阀螺塞,在限压阀阀体内依次安装限压阀柱塞、限压阀弹簧、密封垫圈、及限压阀螺塞。
所述的限压阀螺塞伸出限压阀阀体,且限压阀螺塞伸在齿轮室盖外面。
所述的限压阀柱塞中设置多个回油孔。
所述的限压阀阀体中设有多个限压阀泄油孔。
所述的回油孔与限压阀泄油孔对齐。所述的限压阀阀体中设有多个限压阀泄油孔,且多干个限压阀泄油孔的通道总面积等于限压阀的开口面积。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结构简单、紧凑,合理;由于限压阀是直接安装在齿轮室盖上机油主油道中,并在限压阀中设置了若干个将限压时产生的溢流油排出的泄油孔,若干个泄油孔的通道总面积等于机油限压阀阀门的开口面积。因此避免了机油泵限压时产生的自激振动现象和机油温升高的不利影响。由于限压阀的限压阀螺塞设置在齿轮室盖外面,因此限压阀加工,安装,调试,维护都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使用状态整机外形图。
图2是本发明使用状态下润滑系统主要部件外形图。
图3是本发明限压阀使用状态的P向局部视图。
图4是本发明限压阀使用状态的B~B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限压阀泄油孔的F~F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发明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本发明主要包括发动机的齿轮室盖1、齿轮室盖机油主油道2、机油泵高压油腔3、限压阀柱塞4、限压阀弹簧5、限压阀螺塞6、密封垫圈7、泄油孔8、泄油孔9、齿轮室10、限压阀阀体11、机油泵12、机体主油道13、限压阀柱塞回油孔14等。
如图1~图4所示:在发动机的齿轮室盖机油主油道2中安装一个限压阀,此齿轮室盖机油主油道2与机油泵高压油腔3直接相通。
本发明限压阀由限压阀柱塞4、限压阀弹簧5、密封垫圈7和限压阀螺塞6组成。在限压阀阀体11内依次安装限压阀柱塞4、限压阀弹簧5、密封垫圈7、及限压阀螺塞6,限压阀螺塞4伸出限压阀阀体11。且限压阀螺塞4伸在齿轮室盖1外面。在限压阀阀体11中,设置若干个限压阀泄油孔8和9,若干个限压阀泄油孔8和9的通道总面积等于限压阀的开口面积。在限压阀柱塞4中设置若干个回油孔14,安装时此限压阀柱塞4中的回油孔14刚好与限压阀泄油孔8、9对齐。
当机油泵12高速运转时机油迅速从机油泵高压油腔3中流出进入齿轮室盖板机油主油道2中,机油压力随着发动机转速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当齿轮室盖板机油油道2中的机油压力超过设定的预定上限时,克服了限压阀弹簧5的压紧力,推动限压阀柱塞4,将逐渐的打开限压阀泄油孔8和9,机油从限压阀泄油孔8和9中全部排到齿轮室10中,使机体主油道13中的机油卸压,待机体主油道13中的机油压力下降到设定的正常值后限压阀关闭。此时限压阀柱塞4中的遗留机油通过限压阀柱塞回油孔14排到齿轮室10中。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限压阀能有效的控制机油主油中的压力,使发动机正常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开普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开普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52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