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厨房用涡旋式负压发生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23767.0 | 申请日: | 2008-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7089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发明(设计)人: | 徐国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国安 |
主分类号: | F24C15/20 | 分类号: | F24C15/2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214101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厨房 涡旋式 发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厨房用抽油烟装置,尤其是一种厨房用涡旋式负压发生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一般家庭使用的抽油烟机的结构主要包括机壳,内壳,电机,风扇,琴键开关,照明灯,挡光罩,集油罩,集油盒,电源线。机壳:包括侧板、顶板和面罩,采用冷轧钢板(有的是不锈钢板)冲压焊接而成,表面一般经磷化喷塑处理,因而防护层光亮坚硬,能防霉、防潮、防酸和易于擦洗。内壳:内壳一般是由abs塑料注塑而成,内有弧形隔板,形成左右对称的螺旋形内室,其内径刚好与风扇保持一定空隙。当风扇高速转动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烟油被抽走,将污油甩到螺旋线的最低点,经导油管进入储存在集油盒内。电机:分左右电机,一般采用电容起动运转式电动机。风扇:是抽油烟机的关键部件,离心式风扇安装在电机转轴上,用合金铝板压铆合成型。目前市场上的抽油烟机主要是离心式。抽油烟机的工作原理是在接通交流电源后,左右电机带动左右风扇高速转动,风扇中心处形成负压区,油烟进入负压区后,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油烟被加速从风扇空隙中排出,再经公共排烟口排出机外。
这种抽油烟机由于采用两个电机、两个风扇,工作时噪音较大,而且制造成本较高,应用成本也较大,油烟抽吸能力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油烟抽吸能力较好、工作时噪音较小、制造成本低廉、应用成本也较小的厨房用涡旋式负压发生器。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管状壳体上设置进口管与出口管,在进口管上方的壳体上设置油滴收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进口管与壳体呈偏心设置,在壳体上设有与出口管同轴并伸入壳体内部空腔的导旋管,伸入壳体内的导旋管的端面为曲面,该曲面靠近进口管的一侧高于远离进口管的一侧。
出口管的管径大于壳体的管径,使壳体的外壁与出口管的内壁形成间隙,油滴收集装置设置在壳体外壁的所述间隙下方。油滴收集装置的上端面开设有清理口。所述壳体的内径大于导旋管的内径,在壳体与导旋管的连接处形成台阶状。
在导旋管上设有负压展延管,该负压展延管的进口端在导旋管的外部,其出口端伸入壳体内。所述负压展延管为直角弯管,若干负压展延管呈对称状设置在导旋管管壁上。
本发明油烟抽吸能力较好,工作时噪音较小,制造成本低廉,应用成本也较小,抽吸油烟时可使大部分细小油滴在壳体内壁吸附、收集,使排出的油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仰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在管状壳体1上设置进口管2与出口管3,在进口管2上方的壳体1上设有连接其内壁面的油滴收集装置4,所述进口管2与壳体1呈偏心设置,在壳体1上设有与出口管2同轴并伸入壳体1内部空腔的导旋管5,伸入壳体1内的导旋管5端面为曲面,该曲面靠近进口管2的一侧高于远离进口管2的一侧。
出口管3的管径大于壳体1的管径,使壳体1外壁与出口管2内壁形成间隙,油滴收集装置4设置在壳体1外壁的所述间隙下方,油滴收集装置4的上端面开设有清理口6。
所述壳体1的内径大于导旋管5的内径,使得壳体1与导旋管5的连接处形成台阶状;在导旋管5上设有负压展延管7,该负压展延管7的进口端在导旋管5外部,其出口端伸入壳体1内;所述负压展延管7为直角弯管,若干负压展延管7呈对称状设置在导旋管5管壁上。
离心风机从进口管2向壳体1内送入高压新风,该高压新风沿壳体1的切线向注入,在导旋管5的轴向端面呈由靠近进口管2的端面向远离进口管2的端面向下倾斜构成的曲面作用,使注入的高压新风产生急剧的压差变化而产生急旋上升的涡旋气柱,使负压产生。
油烟从导旋管5的吸入口处吸入,经导旋管5的导旋区旋转上升,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将油水甩脱在壳体1的管壁上,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位于出口管3与壳体1间的间隙淌入集油区,经油滴收集装置4收集并通过滴油管8流入防油滴杯中。
为在导旋管5顶部加大捕吸范围,设置有直角弯管构成的负压展延管7,为此目的的设置,可随意分布,以求最佳的除油效果。在油滴收集装置4上端面设置清理口6,主要为日后万一集油需清理时而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国安,未经徐国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37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ZnO/SBA-15复合纳米催化剂及制法和应用
- 下一篇:油茶皂素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