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水型纯水制水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23761.3 | 申请日: | 2008-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6260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1 |
发明(设计)人: | 黄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彪 |
主分类号: | C02F1/44 | 分类号: | C02F1/44;C02F103/04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瑜生 |
地址: | 325000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水 纯水 水系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水系统,特别是一种水型纯水制水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水质污染的日益严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重视,人们对饮用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于是,各种净水产品逐渐的走入家庭、办公室、工厂等场所,现有净水产品主要有反渗透类型和吸纳型两类。吸纳型制水装置使用可吸附性材料吸附水中的杂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这种类型的制水装置使用一端时间以后,吸附材料必须更换,如不及时更换易变成污染源,这样就给使用者带来不便。另外吸附性制水产品受吸附材料特性所限,不能完全吸收水中微生物、重金属等杂质,其制得的水质量不高。反渗透类型净水产品有效克服了以上缺点,成为了目前应用最多的净水产品。
现有反渗透膜类型的纯水制水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有反渗透膜过滤器,纯水出水管路,浓缩废水排放管路以及原水进水管路。原水进水管路由增压水泵、进水电磁阀、三个预过滤器串接而成。原水进水管路、纯水出水管路、浓缩废水排放管路分别与反渗透膜过滤器的进口、出口以及浓缩废水排放口连接。原水经过三级预过滤,再经增压水泵输送至反渗透膜进口端。反渗透膜的原水腔与纯水腔两侧存在压力差,原水流过反渗透膜表面时靠近反渗透膜一侧的水分子渗透过反渗透膜,大部分未通过反渗透膜的含有杂质的浓缩水直接作为废水直接排放。浓缩水的量一般是产出纯水量的3—4倍,在水资源日益缺乏的今天,将浓缩水简单排放掉显然是一种及其奢侈和浪费的行为。现有纯水机由于原水利用率不高,所以制水的成本比较高,水资源浪费严重,这些都限制了其在市场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因此如何有效利用浓缩水,减少浓缩废水排放,增加纯水机的制水效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能有效利用浓缩水,减少浓缩废水排放量,降低制水成本的节水型纯水制水系统。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节水型纯水制水系统,包括有反渗透膜过滤器,纯水出水管路,浓缩水排放管路以及原水进水管路,所述原水进水管路包括有原水进水控制装置、原水预过滤器、原水送水装置,原水进水管路、纯水出水管路、浓缩水排放管路分别与反渗透膜过滤器的进口、出口以及浓缩水排放口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水型纯水制水系统设有纯水水质检测控制排放系统,该纯水水质检测控制排放系统的包括有排放电磁阀、排放电磁阀控制电路以及水质检测探头,水质检测探头设在纯水出水管路上,浓缩水排放管路一分为二,一条支路与原水进水管路连接构成浓缩水回流管路,排放电磁阀设在另一支路构成过浓缩废水排放管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将浓缩水排放管路一分为二,一条支路与原水进水管路连接,另一支路设有排放电磁阀,水质检测控制排放系统设有水质检测探头实时检测纯水的杂质含量,浓缩水返回原水管路与原水混合重新利用。本发明将过浓缩废水瞬时大排量排放掉,因此原水回收率高。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纯水机制水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纯水水质检测控制排放系统的电路框图;
图4是本发明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图3、图4所示,一种节水型纯水制水系统,包括有纯水水质检测控制排放系统的反渗透膜过滤器,纯水出水管路,浓缩水排放管路以及原水进水管路。原水进水管路、纯水出水管路、浓缩水排放管路分别与反渗透膜过滤器的进口、出口以及浓缩水排放口连接。原水进水管路包括有原水进水控制装置、原水预过滤器、原水送水装置串接而成。本实施例中的原水进水控制装置和送水装置分别选用增压水泵和进水电磁阀。本实施例中的原水进水管路由一级预过滤器、压力开关、进水电磁阀、二级预过滤器、三级预过滤器、增压水泵依次经水管串接而成。当然原水进水管路各部分连接顺序不唯一,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串接方式,预过滤器个数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纯水出水管路一分为二,一路连接储水桶,另一路在经过一后置过滤器作为纯水的出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彪,未经黄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37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风窗锁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α-甲酰氧基苯乙酰氯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