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药物及其配制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023691.1 申请日: 2008-04-16
公开(公告)号: CN101259177A 公开(公告)日: 2008-09-10
发明(设计)人: 朱天相;叶冠武;江爱琴 申请(专利权)人: 朱天相;叶冠武
主分类号: A61K36/73 分类号: A61K36/73;A61K9/10;A61P11/00;A61P37/04;A61K35/64;A61K31/191
代理公司: 常州市天龙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王淑勤
地址: 213146江苏省常***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治疗 慢性 支气管炎 药物 及其 配制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药物及其配制方法。

背景技术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凡在一年中连续咳嗽超过3个月,或连续2年每年连续咳嗽2个月,这种症状就可以确定为慢性支气管炎。关于慢性支气管炎的成因,传统理论认为是长期受物理、化学、周围环境因素影响,或者因上呼吸道感染未及时、彻底治疗,造成呼吸道粘膜受损发生病变而形成的最终结果。但在研究中发现,某些抗病毒能力低下的患者(都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基因),一旦易引发气管炎、支气管炎的病毒进入气管、支气管就会引起气管内膜水肿、发炎,而被破坏的粘膜又极易受细茵感染,使得气管粘膜受到病毒和细菌的双重损害。因此,自身免疫低下造成气管粘膜反复受病毒伤害是形成慢性支气管炎的另一重要原因。在正常情况下,人体气管内壁广泛分布的向上突出的纤毛每分钟约2000次不停的摆动,因而能有效清除进入气管的各种有害物质,如细茵、病毒及微细的尘埃等异物,既能保护气道纤毛和粘膜不易受损,同时又能保障气道的畅通,而气管炎患者的气管粘膜,则因长期受损极易使纤毛倒塌,不但不能及时疏通气道,造成肌体缺氧,还会因病毒、细茵长期滞留,使气管粘膜反复发炎,久治不愈、连续咳嗽不止。目前西医治疗多采用各种抗菌消炎药如青霉素、红霉素、氨基糖类、喹诺酮类等抗感染,再辅以镇咳、祛痰、解痉平喘剂,但只能是控制和缓解症状,不但无法根治,还产生毒副作用、抗药性等。另外,由于许多西药价格昂贵,使得患者因无法承受经济负担,而不能及时、彻底治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无毒副作用、成本低、疗效好,同时还能提高和增强人体免疫力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药物。

实现本发明第一个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药物,它是以下列原料为组分组成的,具体组分及其在药物总量中所占重量百分比如下:

新鲜白萝卜皮40%~70%,葡萄糖酸锌0.1%~2.0%,蜂蜜16%~28%,干枇杷叶10%~20%,防腐剂0.25%,余量为白萝卜汁。

上述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药物的剂型为口服液。

上述药物中各组分的药理作用:

1、新鲜白萝卜皮:因内含干扰能(Intron A)(参见中国石油工业出版社,《中国药品实用手册》2001年版),而干扰能与人体细胞膜结合后能阻止病毒在细胞中的复制,因此,可以避免和减轻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2、蜂蜜:具有多种抗体和人体必需氨基酸,有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3、干枇杷叶:主要含三萜酸,使平滑肌张力降低,呼吸道扩张,有利排出痰液,具有止咳化痰,平喘理气作用;

4、葡萄糖酸锌:在体内可以参与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合成,生成含锌酶(参见《新编常用药物手册》,1992年第二版),而这种生物酶具有加速受损细胞修补,促进创口愈合的作用。

上述各组分具有协同作用。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配制上述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药物的方法,原料易得、方法简单。

实现本发明第二个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配制上述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药物的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①准备原料:将新鲜白萝卜洗净,剥下白萝卜皮备用,去皮的白萝卜榨汁,备用;

②按下述重量百分比称取原料:新鲜白萝卜皮40%~70%,葡萄糖酸锌0.1%~2.0%,蜂蜜16%~28%,干枇杷叶10%~20%,防腐剂0.25%,余量为白萝卜汁;

③将步骤②称取的新鲜白萝卜皮搅碎加工成糊状,干枇杷叶粉碎加工成粉末状,备用;

④将步骤②称取的葡萄糖酸锌、蜂蜜、白萝卜汁和防腐剂及步骤③加工成的糊状新鲜白萝卜皮和粉末状干枇杷叶加入均质机内,一起搅拌至均匀;

⑤包装后消毒,即制得本发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药物。

上述配制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药物的方法,所配制的药物剂型为口服液。

上述配制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药物的方法,其步骤③所述的干枇杷叶粉碎加工成粉末状,其颗粒粒度≥200目。

上述配制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药物的方法,其步骤④的消毒是采用在100~150℃瞬间加热1~2秒进行消毒。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天相;叶冠武,未经朱天相;叶冠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36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