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碟式空气阀的调控装置改良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20320.8 | 申请日: | 2008-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2010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2 |
发明(设计)人: | 刘涛;程光中;刘刚;储著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和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31/04 | 分类号: | F16K31/04;F16K1/2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陈忠辉;姚姣阳 |
地址: | 215025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碟式空 气阀 调控 装置 改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碟式空气阀的调控装置改良。
背景技术
空气阀主要是用来控制通气管路开通及阻隔的一种装置,而本发明所针对的空气阀则是在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淀积(PECVD)上用于控制气体压力的,是一种由电机驱动控制的转碟式空气阀。
如图1所示的是现有技术转碟式空气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由图可见,该转碟式空气阀主要包括有驱动电机1、差速齿轮2、驱动控制盒3,以及埋设入通气管路6内的阀门转轴5与阀门转碟4。驱动电机的转轴11连接有差速齿轮2,差速齿轮2的连接转轴21穿过控制驱动盒3外壁与盒内的运动杠杆组31相接,而运动杠杆组31的另一侧则接有阀门转轴5,该阀门转轴5在远离驱动电机1的一侧穿入通气管路6,并扁平化延伸有阀门转碟4。工作时,驱动电机1促使电机转轴11以特定的速度旋转,并通过差速齿轮2的配合带动驱动控制盒3内的运动杠杆组31运转,由此驱动相连的阀门转轴5及阀门转碟4旋转,进行通气管路6的开、闭控制。
然而,在空气阀工作过程中,由于差速齿轮的转轴与驱动控制盒的外壁之间没有支撑点,在电机动力传递到运动杠杆组时,反作用于差速齿轮组固定轴的受力过大,易导致其松动;并进一步致使差速齿轮转轴工作不稳,有一定的晃动,从而使得运动杠杆上的运动轴承与运动轨道之间有磨损。这一弊病长期困扰着技术人员对该转碟式空气阀的使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碟式空气阀的调控装置改良,以解决运动杠杆上的运动轴承与运动轨道之间的磨损,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转碟式空气阀的调控装置改良,包括驱动控制盒及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转轴连接有差速齿轮,而差速齿轮的转轴则穿过控制驱动盒连接一个运动杠杆,其特征在于:在控制驱动盒外壁内侧固设有一个针对差速齿轮转轴进行支撑的轴承,,差速齿轮的转轴连接运动杠杆后,所述轴承将套设于转轴之上。
进一步地,所述轴承为一钢材质的环状套管,其规格的最佳选择是型号为R3ZZ的标准件。
本发明提供的转碟式空气阀的调控装置改良,其具有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轴承对差速齿轮的转轴进行支撑,有效改善了空气阀运转时差速齿轮固定轴的受力,减小差速齿轮转轴的晃动,这样可以减小运动杠杆上的运动轴承与轨道之间的摩擦,大大改善了空气阀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转碟式空气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转碟式空气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分别为:
1 驱动电机 11 电机转轴
2 差速齿轮 21 差速齿轮转轴
3 驱动控制盒 31 运动杠杆组
4 阀门转碟 5 阀门转轴
6 通气管路 7 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理解,下面特结合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2所示的是本发明改良后的转碟式空气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由图可以看到,该转碟式空气阀包括有驱动电机1、差速齿轮2、驱动控制盒3以及埋设入通气管路6内的阀门转轴5与阀门转碟4。其中,驱动电机的转轴11连接有差速齿轮2,差速齿轮转轴21穿过控制驱动盒3外壁与盒内的运动杠杆组31相接,而运动杠杆31的另一侧则接有阀门转轴5,该阀门转轴5在远离驱动电机1的一侧穿入通气管路6,并扁平化延伸有阀门转碟4。其中作为调控部分的驱动电机及驱动控制盒的改良之处在于:在该控制驱动盒3紧贴外壁内侧的地方固设有一个针对差速齿轮转轴21穿接的轴承7,来对差速齿轮的转轴21进行支撑;当差速齿轮2的转轴21连接运动杠杆31后,该轴承7将套设于转轴21上。而且上述改良中,该所设的轴承7为一由钢材制成的环状套管,其规格的最佳选择是型号为R3ZZ的标准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和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和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03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