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垂盆草醇提物的医药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19200.6 | 申请日: | 2008-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2921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云;黄丹丹;邱水晴;孙煜;曹丽丽;黄鹃;陈维霞;沈文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41 | 分类号: | A61K36/41;A61P1/16;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93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垂盆草 醇提物 医药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草药提取物的医药应用,尤其涉及一种垂盆草醇提物的医药应用。
背景技术
垂盆草(Sedum sarmentosum Bunge)又名卧茎景天、鼠牙半枝、瓜子草、佛指甲、石指甲、入药始载于《百草镜》。系景天科多年生肉质草木植物。垂盆草是历版《中国药典》收载的常用中药之一。垂盆草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资源,在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其新鲜或干燥全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排脓生肌之效,用于湿热黄疽,丹毒溃疡,小便不利,痈肿疮疡,急、慢性肝炎的治疗,并且具有较好的保肝护肝、免疫抑制、雌激素作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作用及抑菌等功效[潘金火,中国药业,16:365-366(2002);Kim WH,et al.J Nutr Sci Vitaminol,50:100-105(2004);Oh H,et al.Biol Pharm Bull.27:2035-2037(2004)],是具有广阔前景的药用植物。民间用垂盆草治疗急性肝炎有特殊功效,单味垂盆草一般服用15天即可治愈,在治疗时表现的作用是退黄、降酶,肝肿改善,肝区隐痛消失,小便转为正常。
据有关文献报道,垂盆草能有效抑制炎性渗出,减少肝细胞损伤,明显降低谷丙氨酸转氨酶(ALT),降酶作用迅速而持久[郭佳等,上海医药杂志,11:47(1991)],这与史书记载的该药有“清热解毒、消肿”之效完全吻合。垂盆草的主要成分为垂盆草苷、甾醇类物质、黄酮类物质、某些糖类物质及生物碱类物质等(何爱民等,中草药,28:517-522(1997);何爱民等,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8:271-274(1997);He Aimin,et al.Phytochemistry,49:2607-2610(1998)]。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通过清除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的起始,是清除氧自由基的关键结构,是促进疲劳恢复,增加机体运动能力的有效成分。垂盆草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咽喉肿痛、热淋水火烫伤、蛇虫咬伤及各种急慢性活动性肝炎,但对于垂盆草醇提物抗肿瘤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垂盆草醇提物的新的医药应用。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垂盆草醇提物按如下方法制备得到:
将垂盆草干草用95%乙醇提取2~3次,乙醇用量为10毫升/(克干草*次),合并提取液,浓缩,提取物浓缩液采用石油醚萃取去除脂类,石油醚用量为2毫升/克干草,挥去石油醚,再用甲醇溶解,甲醇用量为0.2毫升/克干草,减压蒸干。
通过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垂盆草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为4~30%,甾醇含量为3.5~20%,垂盆草苷含量为0.4~10%,三萜类0.2~10%。
垂盆草醇提物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影响实验表明,200μg/ml垂盆草醇提物在作用24小时后即对肝癌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在作用72小时后各剂量组醇提物均对肝癌细胞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说明垂盆草醇提物对肝癌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有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
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垂盆草醇提物可使肝癌细胞阻滞于静止(G0/G1)期,从而抑制了细胞的分裂增殖,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通过考察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垂盆草醇提物对HepG2VEGF和c-myc的表达的影响,发现垂盆草醇提物可显著抑制二者的表达,尤其对VEGF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由此说明,垂盆草醇提物对肝癌细胞有抑制作用。
此外,通过考察RT-PCR法检测垂盆草醇提物对HepG2VEGF和c-myc的mRNA水平的影响,发现醇提物可显著抑制VEGF、c-myc的mRNA水平,进一步证实垂盆草醇提物对肝癌细胞有抑制作用。
综上研究,垂盆草醇提物可用于制备抗肝癌药物。
有益效果:本发明对垂盆草醇提物发掘了新的医疗用途,开拓了一个新的应用领域。垂盆草醇提物具有显著的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调节细胞周期,从RNA和蛋白水平抑制肿瘤相关基因表达,可作为抗肝癌药物。
附图说明
图1为垂盆草醇提物作用HepG2细胞48h后对其细胞周期的影响。A为药物终浓度为0μg/ml时HepG2的细胞周期分布;B为药物终浓度为50μg/ml时HepG2细胞周期变化;C为药物终浓度为100μg/ml时HepG2细胞周期变化;D为药物终浓度为200μg/ml时HepG2细胞周期变化。随药物浓度增大,细胞阻滞于静止期的数量逐渐增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92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适用于单级压缩制冷系统中的三元近共沸混合制冷剂
- 下一篇:零传动风力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