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针V型槽滚筒式静电纺系统及纳米纤维束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18266.3 | 申请日: | 2008-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046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孙润军;刘呈坤;来侃;王耀武;孙垂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D5/00 | 分类号: | D01D5/00;D01D13/02;D01F6/18;D01F6/14;D01F6/66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罗笛 |
地址: | 710048***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针 滚筒 静电 系统 纳米 纤维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多针V型槽滚筒式静电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圆周表面为依次连接的多个V型槽构成的滚筒(2),滚筒(2)固定于滚筒轴(8)上,并可由滚筒轴(8)带动转动,滚筒(2)和滚筒轴(8)由支架(1)支撑,滚筒(2)的上方并排设置有多个注射器(5),每个注射器(5)的出口与滚筒(2)的一个V型槽底部相对应,每个注射器(5)的出口处安装有金属针头(4),所有的金属针头(4)通过导线串联,并与直流高压发送器(7)的正极相连接,直流高压发送器(7)的负极与滚筒(2)接地。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V型槽滚筒静电纺纳米纤维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针头(4)的内径为0.5mm~2mm。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V型槽滚筒式静电纺纳米纤维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2)与金属针头(4)之间的接收距离为100mm~200mm。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V型槽滚筒式静电纺纳米纤维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2)的每个V型槽的夹角为50°~70°。
5.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系统制备纳米纤维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1:将聚合物溶解于溶剂,制得浓度为10wt%~16wt%的纺丝溶液;
步骤2:采用上述多针V型槽滚筒式静电纺纳米纤维束系统,该系统包括外圆周表面为依次连接的多个V型槽构成的滚筒(2),滚筒(2)固定于滚筒轴(8)上,并可由滚筒轴(8)带动转动,滚筒(2)和滚筒轴(8)由支架(1)支撑,滚筒(2)的上方并排设置有多个注射器(5),每个注射器(5)的出口与滚筒(2)的一个V型槽底部相对应,每个注射器(5)的出口处安装有金属针头(4),所有的金属针头(4)通过导线串联,并与直流高压发送器(7)的正极相连接,直流高压发送器(7)的负极与滚筒(2)接地,
将步骤1制得的纺丝溶液注入上述系统的各个注射器(5)内,开启直流高压发生器(7)和滚筒轴(8),滚筒轴(8)带动滚筒(2)转动,注射器(5)内的纺丝溶液,在静电场的作用下,通过注射器(5)出口处安装的金属针头(4)喷射到对应的V型槽的底部,形成静电纺射流,该静电纺射流受多种不稳定性因素作用而呈现螺旋状运动状态,在高速旋转的滚筒(2)的牵引下静电纺射流由螺旋状变为顺直,并连续沉积到滚筒(2)外圆周表面V型槽的底部,控制静电纺过程中的工作参数,即得到纤维定向排列的、排列角为60°~90°的纳米纤维束。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纳米纤维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使用的聚合物为聚丙烯腈、聚乙烯醇或聚氧化乙烯中的一种。
7.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纳米纤维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使用的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或蒸馏水。
8.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纳米纤维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控制各参数为:环境温度为室温、相对湿度为40%~70%、电压为15kV~40kV、滚筒(2)的卷绕速度为200r/min~500r/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工程大学,未经西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826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