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效节能耕田农具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18123.2 | 申请日: | 2008-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1817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帅;王发虎;马宝荣;李慧;陈祯;杨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B49/02 | 分类号: | A01B49/02;A01B71/00 |
代理公司: | 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董 斌 |
地址: | 730050***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节能 耕田 农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具,尤其涉及一种高效节能耕田农具。
背景技术
目前南方和沿海地区耕种水田的耕田机种类多样,但大多是在传统的牛拖动犁改为动力机械,而犁的结构和形式基本没变。传统犁耕田的方式是,靠犁尖将土壤破土,形成块状,再通过斜劈引导土块升高,到一定程度后土壤会翻转掉下来,完成耕地中的犁地后,再要通过铁耙将已翻转的土块粉碎,必要时要通过特殊工具将地平整好,此时才是完成一次完整的耕地。在此过程中存在一些可改进的地方:土壤破土后,其土块重心至少要升高25厘米才能翻转;整套机械中动力和机架的重量大,在田中运动的时间长则做的无用功就越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高效节能耕田农具,其通过改进犁的结构和形式,使其在耕田过程中耗能降低,效率提高,从而有效克服了背景技术所述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高效节能耕田农具,其特点在于:所述的高效节能耕田农具的犁尖1的根部与犁底3垂直相连接,机架2的底部设置在犁底3的上表面上,机架2内平行设置有第一轴13、第二轴14和第三轴15,第一轴13、第二轴14和第三轴15上设有刀具16,第一小链轮4、第二小链轮5和第三小链轮6分别设置在第一轴13、第二轴14和第三轴15伸出机架2一侧面的端部,主轴12通过轴承设在机架2上部的凸圆上,主轴12的两端均伸出机架2的侧面,大链轮10安装在机架2侧面设有小链轮的主轴12的一端,皮带轮11设在主轴12的另一端,第一小链轮4、第二小链轮5、第三小链轮6和大链轮10设有链条9,翻动转板8通过第一轴承7设在机架2的尾部。
本发明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的效果是:1、效率高。本发明在正常工作情况下,一步工序取代了背景技术耕田中必须实行的两道工序(背景技术耕田的两道工序:一是用犁将土壤翻转;二是用相应的农具将土块打碎),而此耕田农具在保证达到背景技术耕田效果的基础上,能将工作效率提高一倍;2、节能。本发明与背景技术的农具相比在翻转土壤过程中对土壤重心抬高要求降低了180-200毫米,这样能节省一部份机械能,且两道工序合一,减少农用拖拉机的工作时间,能将耗能节省2/5;3、本发明机械对制造要求低、安全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图3的仰视示意图。
附图中:1.犁头,2.机架,3.犁底,4.第一小链轮,5.第二小链轮,6.第三小链轮,7.第一轴承,8.翻转板,第二轴承,9.链条第三轴承,10.大链轮第一小链轮,11.皮带轮第二小链轮,12.主轴第三小链轮,13.第一轴,14.第二轴,15.第三轴,16.刀具,17.第二轴承,18.第三轴承,19.第四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4所示,所述高效节能耕田农具的犁尖1的根部与犁底3垂直相连接,机架2的底部设置在犁底3的上表面上,机架2内平行设置有第一轴13、第二轴14和第三轴15,第一轴13、第二轴14和第三轴15上设有刀具16,第一小链轮4、第二小链轮5和第三小链轮6分别设置在第一轴13、第二轴14和第三轴15伸出机架2一侧面的端部,主轴12通过轴承设在机架2上部的凸圆上,主轴12的两端均伸出机架2的侧面,大链轮10安装在机架2侧面设有小链轮的主轴12的一端,皮带轮11设在主轴12的另一端,第一小链轮4、第二小链轮5、第三小链轮6和大链轮10设有链条9,翻动转板8通过第一轴承7设在机架2的尾部。
所述的犁尖1与犁底3的中心线重合,犁尖1的上表面根部与机架2上表面前端接合,表面圆平。刀具16为等间距的焊接在第一轴13、第二轴14和第三轴15上,刀具16的刀具面与轴心垂直,相邻两轴上的刀片平面互相等间距交错设置。链条9包络在第一小链轮4、第二小链轮5、第三小链轮6和大链轮10上,第二小链轮5啮合在链条9的外部。翻动转板8设为互相垂直的十字形,其轴线与机架2的底面重合,侧面垂直。第一轴13、第二轴14和第三轴15与机架2的连接处分别设有第二轴承17、第三轴承18和第四轴承19。
本发明在使用时需配合动力机械使用,如农用拖拉机等。前进动力来源于动力机械的前进的牵引,将牵引力作用于犁底3上,力作用线指向犁尖1尖头方向,牵引力F为1.5KN;各轴的转动来源于动力机械的转动输入,需用皮带将带轮11与动力机械的带轮连接起来,带轮转速为55r/min。
使用时,将犁底3通过适当的方式固定在农机的尾部机架上,用皮带(三角带)将农机的皮带轮与本装置的带轮相连,调节好转速,控制好装置高度即可投入使用。在农机的牵引下和转动动力的输入下,整个装置前进,主轴12逆时针的转动通过链条带动第一轴13和第三轴15逆时针转动,第二轴14顺时针转动。由于犁尖1向下倾斜地贴在地表,在力的作用下犁尖会钻入土中一定深度,土块被铲起。被铲起的土进入机架2中,随即被高速随第一轴13、第二轴14和第三轴15转动的刀片16切碎。泥土在刀具的转动作用下被传递到下一级刀片阵列。由于第一轴13、第二轴14和第三轴15的转向为逆、顺、逆,于是第二轴14的刀片与另外两副轴的刀片间形成一种对泥土的反向撕扯作用,致使夹杂在泥土中的草根、农作物根、秸杆等一同被扯碎。泥土经过三重刀片后,经过转动的翻动转板8的拨弄平整地铺在机器后面,且在此过程中实现了土壤的翻耕。连续进行此过程,实现大面积高效耕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理工大学,未经兰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81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