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米粒径的多孔氯化钠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17991.9 | 申请日: | 2008-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490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于家康;赵瑞峰;金承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D3/04 | 分类号: | C01D3/04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顾潮琪 |
地址: | 710072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米 粒径 多孔 氯化钠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孔材料,特别是一种多孔氯化钠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多孔金属、陶瓷及聚合物的制备需要相应的多孔预制型,将金属、陶瓷或聚合物渗入多孔预制型,凝固或固化后去除预制型,即得到多孔材料。多孔氯化钠是常用的多孔预制型,成本低廉,容易去除,但目前出现的氯化钠粒径是毫米尺度,因此只能制备毫米孔径的多孔材料。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表明:若在孔隙率为50~90%的范围内,将孔径由毫米级减小到微米级,那么根据性能随孔径的变化规律,多孔材料的许多性能将提高一个数量级,而制造成本和生产效率变化不大。目前多孔氯化钠的烧结时间过长,效率不高,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典型烧结时间为24小时,因此有必要降低烧结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粒径是毫米尺度,且烧结时间过长,效率不高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微米粒径的多孔氯化钠,粒径只有微米尺度,制备成本低廉,制作方法简便,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应用范围广,综合性能优异。
本发明还提供涉及该多孔氯化钠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按质量比由粒径50微米~100微米的氯化钠粗粉60~75%,粒径小于10微米的氯化钠微粉15~25%,粒径小于10微米的氯化钾微粉10~15%组成。
所述多孔氯化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粒径50微米~100微米的氯化钠粗粉、粒径小于10微米的氯化钠微粉和粒径小于10微米的氯化钾微粉分别按照质量比60~75%、15~25%和10~15%装入球磨机中混料,于混8~10小时。
第二步、再加入添加剂在30~50吨压力下成型,干压成型时所加的添加剂占上述原料的质量比为:聚乙烯醇0.3~1%,丙三醇0.3~1%,蒸馏水3~10%。
第三步、随后将成型体进行干燥和烧结,干燥和烧结工艺为:干燥升温速率10℃/min~20℃/min,干燥温度100℃~120℃,保温时间30min,烧结升温速率3~5℃/min,在烧结温度740~780℃下烧结1~2小时,然后冷却,冷却速率为20℃/min~30℃/min,冷却至室温。采用这样的干燥烧结工艺,制备的多孔氯化钠没有变形和裂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除了成本低廉,制作方法简便,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应用范围广外,突出的特点是氯化钠的粒径小于100微米,而国内外的粒径范围在毫米尺度。各种原料的颗粒尺寸均小于100微米,确保了烧结后的多孔氯化钠的粒径为微米尺度;以氯化钠粗粉为主材,通过调节氯化钠粗粉和氯化钠微粉的配比,有效控制多孔氯化钠的孔隙率;用氯化钾作助烧剂,降低了烧结温度,提高了烧成后多孔氯化钠的强度,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制的烧结时间24小时缩短为4小时。采用本发明微米粒径的多孔氯化钠制造微米孔径的多孔金属,包括多孔铝、多孔镁、多孔锌、多孔铜等,其阻尼、隔音、过滤等性能远优于传统的毫米孔径的多孔金属;用于制造微米孔径的多孔陶瓷,包括聚合物转化成的多孔碳化硅等,可广泛用于能源、环保、化工、冶金、铸造等行业,具有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对原材料的化学成分要求如下:
材料名称 指标
氯化钠粗粉 NaCl≥99%
氯化钠微粉 NaCl≥99%
氯化钾微粉 KCl≥99%
聚乙烯醇 PVA≥90%
丙三醇 C3H8O3≥98.5%
实施例1
本发明所述的多孔氯化钠按质量比由粒径50微米~100微米的氯化钠粗粉60%,粒径小于10微米的氯化钠微粉25%,粒径小于10微米的氯化钾微粉15%组成。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上述的氯化钠粗粉,氯化钠微粉与氯化钾微粉装入球磨机中混料,干混8小时。
第二步、再加入添加剂在30吨压力下成型,干压成型时所加的添加剂占上述原料的质量比为:聚乙烯醇0.5%,丙三醇0.5%,蒸馏水5%。
第三步、随后将成型体进行干燥和烧结,干燥和烧结工艺为:干燥升温速率10℃/min,干燥温度100℃,保温时间30min,烧结升温速率5℃/min,在烧结温度740℃下烧结2小时,然后冷却,冷却速率为20℃/min,冷却至室温。采用这样的干燥烧结工艺,制备的多孔氯化钠没有变形和裂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799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