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用节煤消烟助燃剂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17966.0 | 申请日: | 2008-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045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发明(设计)人: | 韩维国;韩惊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维国 |
主分类号: | C10L9/10 | 分类号: | C10L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2000河南省三门峡***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煤 助燃剂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用节煤消烟助燃剂。
(二)背景技术
为了充分提高煤的燃烧效率,节约用煤,减少煤在燃烧时对环境的污染,本发明人曾于2004年9月和2007年元月先后申请过两项专利:《燃煤用助燃除尘添加剂》(申请号为:200410073062.1)、《一种烟煤消烟剂》(申请号为:200710017208.4)。上述发明在节煤、消烟等方面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例如当把上述添加剂应用于煤粉炉时,需要将该添加剂与煤粉混合球磨、烘干。但当球磨烘干温度在85℃左右时,该添加剂的使用效果明显降低。同时,使用上述添加剂,炉膛温度提高的少,节煤效果低,仍存在着结焦问题。另外,在使用中,添加剂的应用量,除了考虑煤质外,还得考虑燃烧锅炉设备等因素。这就增加了使用的难度,从而影响了推广应用。另外,上述添加剂的生产需要先分别配置硝酸盐水溶液和石灰乳。从而增加了工艺复杂程度。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新型煤用节煤消烟助燃剂,以提高燃烧效率,节煤,减少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消除结焦,同时该助燃剂生产工艺简单,易操作,使用方便,在应用于粉煤球磨时性能稳定。
为完成上述任务,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煤用节煤消烟助燃剂,以重量百分比表示各组分含量,该添加剂的配方如下:
消石灰(以干粉计) 22-18 乙酸钙 1-2
C12脂肪醇聚氧乙烯(4)醚 6-4 硝酸钠 11-13
硝酸钾 9-11 氯化钠4 -5 乙醇 8-10
丙酮 16-12 过氧化氢 0.5-1.5 乙醚 4.5-3.5
水 18-20。
上述煤用节煤消烟助燃剂的生产方法是,按上述配方确定的配比,把PH值为7、温度为25℃-40℃的水放入密封的搅拌桶中,然后在搅动中依次加入硝酸钠、硝酸钾、氯化钠。在搅动溶解过程中同时加入C12脂肪醇聚氧乙烯(4)醚和消石灰。充分搅拌成均匀乳汁后,再按上述配方确定的配比依次加入丙酮、乙醇、乙酸钙和乙醚,继续搅拌。在搅拌过程中再按配比加入过氧化氢,继续搅拌至完全均匀后,本助燃剂即制成。
本发明经试验和工业应用,表明具有如下效果。
1.经试验和应用统计,对于不同煤质、不同燃烧设备,使用本助燃剂平均节煤10%-42%。经对不同热值的煤使用本助燃剂作节煤效果试验,结果如下:对于热值在2500大卡-3500大卡的劣质煤,按每吨煤添加本助燃剂2-4kg,节煤10%-20%。对于热值在3500大卡-5500大卡的普通煤质的煤,按每吨煤添加本发明助燃剂1-2kg,可节煤15%-30%。对于热值在5500大卡以上的煤,每吨煤添加本发明助燃剂1-0.5kg,可节煤20%-42%。
2.经测试,使用本发明助燃剂可使炉膛燃火区温度提高180-250℃,热效率提高20%以上。 I
3.使用本助燃剂提高了煤的燃尽率即煤的完全燃烧率,使煤完全充分燃烧。从而大大减少了烟气中未燃尽的黑色固体颗粒的排放量。经测试,使用本助燃剂可使排放烟气的林格曼黑度达到I级,炉渣中可燃物含量降低3%-25%。。
4.本助燃剂在配方设计上使其具有优异的除硫固硫特性,因此使用本助燃剂可显著降低烟气中二氧化硫。经对含硫量为1.39%的煤燃烧试验,使用本助燃剂其排放烟气中二氧化硫降低了49.5%。同时由于使用本助燃剂提高了煤的燃尽率,使得烟尘排放量降低70%-90%。因此使用本助燃剂可以取得显著的环境效益。
5.应用实践表明,使用本助燃剂消除了结焦。
6.使用本助燃剂可清除锅炉内壁受热面和烟道尘垢,提高热效率。
7.实际使用时,添加使用本助燃剂的数量,只需要考虑煤的热值是多少就可以了,简单方便,易于推广。
8.本助燃剂对煤泥、褐煤、烟煤、无烟煤等各类煤种均有明显效果。
9.在本助燃剂的生产过程中,硝酸盐和氯化钠是在25℃-40℃的热水中加入的,石灰是以消石灰粉状态加入,工艺简单,操作简便。
10.本助燃剂,生产原料易得,来源广泛。在使用时当用水稀释、均匀喷洒在煤上后,既可当时使用,也可存放备用,而且存放时间长。
(四)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维国,未经韩维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79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传送装置以及家庭服务器系统
- 下一篇:声学流体分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