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盐碱环境中修复和建立植被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017114.1 申请日: 2008-06-20
公开(公告)号: CN101305668A 公开(公告)日: 2008-11-19
发明(设计)人: 邢军武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G1/00 分类号: A01G1/00;A01C7/00
代理公司: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许宗富;周秀梅
地址: 26607***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盐碱 环境 修复 建立 植被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被的栽培技术,具体的说是一种在盐碱荒漠中种植盐生 植物或对天然盐生植被出现的死亡衰退进行生态修复以保持植被覆盖度的 方法。

背景技术

盐碱环境由于其土壤和水体中含有过量的盐碱而使大多数植物不能生 长,这些裸露的盐碱地会在强烈的蒸发下形成厚厚的盐碱层,如我国的西 北,东北,华北等广大地区所普遍存在的盐碱荒漠,其盐碱土层由于极细 的颗粒,很容易被风吹起,形成盐碱粉尘和盐碱尘暴,造成环境灾害,影 响人畜健康,并造成可耕地污染、地表径流污染、地下水污染和大气污染。 使盐渍化泛滥和扩散。而盐渍化的扩散则进一步导致更多的土地和水体不 能生长庄稼和植物,造成树木死亡甚至寸草不生,形成荒漠化,加剧生态 环境的恶化。

因为盐生植物如碱蓬、盐角草、盐蒿、柽柳等可以在极端恶劣的盐碱环 境中生长,因此,盐生植物形成的天然植被可以有效防止盐碱尘暴和盐碱 荒漠的扩散并形成良性生态循环,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环境意义。 但是,由于自然和人为影响,许多大面积的天然盐生植被出现群落衰退甚 至消亡,造成群落灭绝。加速了荒漠化的发展。对出现衰退死亡的天然碱 蓬或盐生植物植被进行人工修复,可以阻止其退化与衰灭。而对没有植被 的荒漠区域,通过建立人工植被,则可以逐步使荒漠化得到逆转形成良好 的生态环境。但是中国专利申请号为97106197.1中仅阐述野生碱蓬的人工 栽培方法,该方法涉及在盐碱地进行碱蓬植物的人工栽培其主要用于盐碱 环境的农业利用以收获蔬菜油料等产品为主要目的,虽也可用于荒漠环境 的植被建设,但采取整地播种管理等技术措施对盐碱环境的植被修复或重 建来说,其提供的种植方法存在如下缺点:1、上述发明的播种方法和所设 计的播种深度在内陆干旱盐碱荒漠由于风大,种子易被风吹走,而在滨海 盐碱湿地滩涂受潮汐与水流冲刷处,种子易被水冲走;2、在内陆盐碱荒漠, 由于气候极端干旱,不可能实现灌溉;3、天然或人工碱蓬植被其群落出现 的死亡和衰退往往先呈一小块一小块的斑块状,无法使用机械或开沟等播 种方法修复和定点补充种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盐碱荒漠中种植或修复盐生植被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修复和建立植被的方法:1)选择裸露的荒漠地以任意的间隔扎孔眼,所 述孔眼深4-10厘米,直径0.3-2厘米;2)将盐生植物种子播种在孔眼中, 每个孔眼中播种1-20粒。

所述播种到孔眼中的盐生植物种子也可与土或肥料混合,其混合比例 按重量分数计为1∶1-2。所述土为沙土、粘土、壤土或腐殖质;肥料为动 物粪便类有机肥或化肥。所述孔眼的间隔可为成行、成列、成对角线或用 细密的孔眼组成任意文字、图案种植成景观文字或画面。所述播种为最好 每个孔眼中播种1-3粒。所述孔眼深度为5-8厘米,直径为0.5-1厘米。

本发明所具有的优点:

本发明所述在盐碱环境中修复和建立植被的方法,其优点在于:1)所述 的选择裸露的荒漠地以任意的间隔扎孔眼,将种子播入孔眼的种植方法,克 服了内陆干旱盐碱荒漠由于风大,种子易被风吹走,而在滨海盐碱湿地, 则由于滩涂受潮汐与水流冲刷,种子易被水冲走的困难;2)所述的孔眼设 计深4-10厘米,直径0.3-2厘米,小孔中可以保持足够的温度和湿度便于 种子萌发生长,克服了播种后需要灌溉的困难;所述的每个孔眼中播种1-20 粒种子,则保证了最低用种量和最高出芽成活率;3)通过所述的打眼种植, 克服了天然或人工碱蓬及其他盐生植被群落出现斑块状死亡或裸露时,无 法使用机械或开沟等播种方法修复和定点补充种植的困难。4)总而言之, 因本发明建立植被的方法是先精确的在任意指定位置和空隙处打细小的孔 眼,再将种子直接播在小孔中,因此可以定点精确种植修复并确保植物成 活。这种方法还可以进行环境绿化设计,用一个一个的细密的孔点种植成 任意文字或图案。特别是通过定点精确的种植,可以对遭受破坏的原生或 人工植被进行修复、救治或重建,不仅具有操作灵活方便,适用性广的优 点,还具有恢复荒漠生态的重要作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71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