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钠离子交换器进行水处理的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14882.1 | 申请日: | 2008-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4485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0 |
发明(设计)人: | 王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2 | 分类号: | C02F1/42 |
代理公司: | 淄博科信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红 |
地址: | 255000山东省淄博***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钠离子 交换 进行 水处理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钠离子交换器进行水处理的工艺,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钠离子交换器处理水的操作步骤依次为:运行、反洗、再生、逆流冲洗、正洗五个步骤。其中:
1、运行是离子交换器的工作过程。使原水从上部进入交换器,由上而下的通过交换剂,逐层与交换剂进行离子交换,从而得到合格的软化水。
2、反洗包括小反洗和大反洗:小反洗是在交换剂失效后,使反洗水从中排装置进入交换器,并从交换器顶部排水,以清洗压脂层中积存的悬浮物,直至出水澄清为止。这一过程一般需10~15分钟,也可根据水质情况而定。当离子交换器运行10~20个周期后,由于交换剂被压实或污染,必须进行大反洗,使反洗水从底部进入交换器,从交换器的顶部排入。反洗的目的是翻松被压实的交换剂层,冲除附着在交换剂表面的悬浮物,排除破碎的交换剂颗粒和积存在交换剂层中的气泡,大反洗具体的间隔周期应根据原水的浊度,软化水的质量和交换剂工作交换容量的下降情况而确定。
3、再生:反洗结束后,用一定浓度的再生液(NaCL溶液)从交换器底部进入并由中排装置排出。为了确保再生效果,应严格控制再生液的流速在2米/小时以下,并保证流动的再生液与交换剂的接触时间在20~30分钟。
4、逆流冲洗:再生结束后,使软化水从底部进入交换器,并从中排装置排出。逆流冲洗残余的再生液及再生产物,冲洗流速及再生流速相同,直至出水硬度小于25PPM。
5、正洗:逆流冲洗后,使原水从交换器上部进入并从下部排出,直至出水合格,投入运行。
再生是新鲜的再生液(NaCL溶液)从底部进入和下部的交换剂先接触,使交换器底部的交换剂得到很好的再生,再生液在一定的流速(2米/小时)下与交换剂接触20~30分钟为宜。这时的NaCL溶液进行了置换反应生成了MgCL2和CaCL2后再由中排装置排出。交换剂一般在交换器中有1.5米~2.5米不等的高度。如果再生时间为30分钟,根据所规定的流速,交换剂很可能得不到置换。如果这时进行逆流冲洗,进入的软化水不可能完全将再生液整体向上推进,因为再生液的密度高于软化水的密度。进入的软化水一定是在推进再生液的同时与再生液混合,使再生液的浓度逐渐下降,低浓度的再生液的再生效果也随之下降,产软水量降低。如果再生时间使上部的交换剂接触再生液30分钟,需要再生2小时,再生2小时后,再进行逆流冲洗,这时交换器内下部的液体多为没有参与置换的再生液。冲洗的时间长,浪费了水,也浪费了再生液,同时对环境污染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缺陷、耗盐耗水量下降、污染减小、处理效果好的用钠离子交换器进行水处理的工艺。其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钠离子交换器进行水处理的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步骤:运行、反洗、再生和正洗,其中再生时间控制在1~2小时,将浓度为8~12%波美度的NaCL再生液以1~2米/小时的流速从交换器的底部进入,由其中排装置排出,再生结束后进入正洗,原水从交换器的上部以10~20米/小时的流速进入,并从其下部排出,前6~8分钟排出的再生残液和再生产物通过管路排至盐池内,剩余再生残液和再生产物排入下水道直至出水合格后,投入运行使用。
所述的用钠离子交换器进行水处理的工艺,运行步骤中,原水从上部进入交换器,由上而下的通过交换剂,逐层与交换剂进行离子交换,从而得到合格的软化水。
所述的用钠离子交换器进行水处理的工艺,反洗包括小反洗和大反洗,待交换器内的交换剂失效后,进行小反洗,反洗水从中排装置进入交换器,从交换器顶部排水,以清洗压脂层中积存的悬浮物,直至出水澄清为止;当离子交换器运行10~20个周期后,进行大反洗,反洗水从底部进入交换器,从交换器的顶部排出。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48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