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花果树的高产栽培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14471.2 | 申请日: | 2008-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4375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0 |
发明(设计)人: | 迟万胜;陈洪江;叶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迟万胜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13/02 |
代理公司: | 威海科星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鲍光明 |
地址: | 264200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花果 高产 栽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果树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无花果树的集约简化高产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无花果具有广泛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是一种特殊的果品和天然植物药物,被誉为“二十一世纪人类健康的守护神”。目前,我国无花果栽培主要集中在新疆和山东威海两地,受技术条件的制约,我国无花果多为零散栽培,生产上存在着以下问题:1)粗放式管理导致果品质量差、单产低,难以形成质量稳定的商品果;2)生产上无花果多采用开心树形,树体高大,加之无花果分批依次成熟且极不耐贮藏,使得整形修剪和采摘较为困难,费工费时;3)无花果耐寒性较差,受冬季低温影响,在新疆无花果需要埋土防塞,有的地方埋土厚度需深至1米,树体过大使得埋土防寒较难进行,制约其规模化发展;4)无花果属浅根系果树,地上部分过大使得植株整体头重脚轻,在风沙较大的地区易受风害影响出现倒伏现象。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省工省力、适于集约化生产的栽培技术,该方法能降低树高度及坐果部位,增加种植密度,可进行机械化操作,易于管理,省工省力,易于实施防寒措施,扩大栽培区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下列步骤:
a、种植无花果树苗,并起垄栽培,株距1~1.5米,行距1.5~2米;
b、第一年定植后干高5~10厘米,留3~5个分枝;
c、第二年将留枝在基部留一至二个芽,其余全部伐除;
d、第三年每株留枝5~6个,以后每年都保持该枝量;
e、每年在果实采摘完毕叶片脱落后,按上述伐枝方法伐除枝条,利用第二年新生枝结果;
f、枝条伐除后在植株上覆土防寒,覆土厚度为冻土层以下,春季萌芽后扒开覆土,覆盖地膜,生长季树高控制在1.5米以内,冬季树高在30厘米以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整形修剪模式能控制植株生长高度和坐果部位,增加种植密度;确定适宜的截留枝长度、枝条数量、修剪时间、覆盖时间、覆盖物,便于管理、不易遭风寒,且可以进行机械操作;利用覆盖物提升地温、果实催熟、秋后加温技术,能延长果实供应时间,提高经济效益。该技术简化了传统无花果生产的整形修剪技术,克服了修剪、采摘、防寒不易操作的难点,从而扩大种植区域,省工省力。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种植无花果树苗,并起垄栽培,株距1~1.5米,行距1.5~2米;
b、第一年定植后干高5~10厘米,留3~5个分枝;
c、第二年将留枝在基部留一至二个芽,其余全部伐除;
d、第三年每株留枝5~6个,以后每年都保持该枝量;
e、每年在果实采摘完毕叶片脱落后,按上述伐枝方法伐除枝条,利用第二年新生枝结果;
f、枝条伐除后在植株上覆土防寒,覆土厚度为冻土层以下,春季萌芽后扒开覆土,覆盖地膜,生长季树高控制在1.5米以内,冬季树高在30厘米以内。
采用此方法,第一年略有产量,第二年亩产可达1000公斤,第三年亩产可达2000公斤以上。
本发明所采用的整形修剪模式是伐条、高密度、简化模式,栽植密度每亩220株左右,是传统栽植密度(亩栽100株)的2倍。本发明控制了植株高度和坐果部位,方便了种植管理,提高了产量,改善了果实品质;简化了整形修剪技术和埋土防寒,可进行机械操作,省工省力;提高了树体抵御风害、冻害的能力,扩大无花果的栽培区域,也极适于保护地栽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迟万胜,未经迟万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44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保留的承载
- 下一篇:一种低碳水化合物啤酒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