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源可用性检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14411.0 | 申请日: | 2008-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0859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15 |
发明(设计)人: | 姚萃南;滕学军;吴明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40 | 分类号: | G01R31/40;G06F11/22 |
代理公司: | 济南信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姜 明 |
地址: | 250014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源 可用性 检测 方法 | ||
1、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电源,具体涉及商用或者家用计算机以及服务器存储等 设备所用的电源可用性的检测方法。
2、技术背景
随着越来越多的关键应用部署到服务器上,7×24小时不宕机的高可用性以 及99.9%~99.9999%的高可靠性成为服务器至上的追求,为达到这个目标,大到 各种群集技术,小到服务器单机内主要部件的保护和容错等都得到了广泛关注, 服务器本机的电源系统也不例外。
作为服务器运行的“动力系统”,电源系统的整体性能无疑是提高服务器 整机系统可用性、可靠性的关键之一,不仅实现键盘、鼠标、系统时钟、软件 开关机以及提供服务器网络远程唤醒必备电源,实现诸如多路处理器、多个高 速大容量硬盘以及高速I/O外设的负载需求等整机扩展性也需要足够的电力支 持,而且从整体机箱内部结构设计上来说,电源系统也功不可没,如有效设计 的电源风扇除可以给自身提供足够的制冷外,还可调整整个机箱系统的散热; 另外,如果本机电源系统采用可变速风扇设计,还可根据自身及环境温度调节 转速,并减少自身发热量和降低噪音;而冗余技术的采用更可以提高本机电源 的可靠性和可用性。所以,在搭建高可用性的服务器网络系统的时候,除了寻 找可靠的UPS外部电源保障外,对服务器自身的电源系统的可靠性也要重点关 注。
3、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原因,我们提出一种能衡量电源本身的性能指标,而且能有效 检测和控制电源的质量,还能评估电源与服务器或PC系统的兼容性。它是对电 源“可用性”判别的一个综合的、科学的、全面的、实用的、可靠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源可用性检测方法,测试流程步骤如下:
a.安规测试:分为高压,泄露和接地三项,检测的标准为耐压1500V/最大 10mA,泄露电流242V/最大350uA,接地电阻25A/最大0.1欧,不超过该标准即 为合格;
b.压力测试:该指标主要考量电源内部的每个元器件的电压和电流在50度 的环境温度下,满载条件下是否超出设计规格以及找出相对短板的裕量是多少, 从而有效的评估出电容、IC、二极管、电阻、MOS管部件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 通过该指标的测试充分掌握电源在长时间稳定工作条件下的设计裕量;
c.Bench测试:通过该项目测试有效评估电源设计的性能指标是否合格作为 一个重要的依据,该项测试与上一项的关联是,通过上一项测试检测最短板的 器件裕量,针对最短板的器件进行加压加严测试,检查是否符合产品的性能标 准;
d.点温升测试:对系统在加压高温的极限条件下对电源内部的元器件进行 温度测试,以验证其配合系统的稳定性;
e.平台兼容性测试:配合整机进行测试,验证和系统的时序配合的匹配性 以及电压拉偏的测试,模拟用户处电网电压过高过低,突然变化的情况发生和 整机的压力测试;
f.老化测试:当系统在高温45度±5%工作时,电源必须满足该系统在任何 加压条件下的瞬态电流响应的要求同时保证各路输出电压的稳定;
g.抗震测试:在高温老化之后,一旦工艺上有虚焊等情况的发生,通过敲击 方式震动电源,有效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具体操作在10cm处自由落体,然后 橡胶锤六面击打测试;
h.电磁兼容测试:国家强制执行的3C认证,包括三项内容,谐波、传导和 辐射,而整机系统的前两项指标直接由电源决定,对于电源选型来说属于必测 项目,而最后一项与系统中的主板、显卡、电源高频部件密切相关,因此该项 主要与系统配合时作测试。
本发明的优异效果是:该方法不仅能衡量电源本身的性能指标,而且能有 效检测和控制电源的质量,还能评估电源与服务器或PC系统的兼容性。它是对 电源“可用性”判别的一个综合的、科学的、全面的、实用的、可靠的检测方 法。
附图说明
图1是项目检测流程图;
图2-4是检测项目表图。
该方法不仅能衡量电源本身的性能指标,而且能有效检测和控制电源的质 量,还能评估电源与服务器或PC系统的兼容性。它是对电源“可用性”判别的 一个综合的、科学的、全面的、实用的、可靠的检测方法。
测试流程及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44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ELID 珩磨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制造超低缺陷半导体单晶锭的方法及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