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粘外锔法建筑结构裂缝综合处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14374.3 | 申请日: | 2008-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4066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13 |
发明(设计)人: | 崔士起;成勃;李海文;王金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4B1/66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曲志波 |
地址: | 250031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粘外锔法 建筑结构 裂缝 综合 处理 方法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建筑结构裂缝的修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各类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及砌体材料是一种多元、多相、非均质的复合材料,同时又是弹性模量较高而抗拉强度较低的材料,在受约束条件下受环境温度、湿度、荷载等因素的作用,只要发生少许收缩,产生的拉应力往往会大于混凝土及砌体材料的抗拉强度,导致混凝土及砌体发生裂缝。建筑物出现裂缝不但影响观感和正常使用,还会使结构的承载力、整体性和耐久性下降,严重的会导致建筑物破坏,甚至坍塌。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居住水平的提高,对建筑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物出现裂缝会增加人们的心理压力和精神恐慌,并引起一些质量投诉和经济纠纷,造成许多社会不安定因素。因此,正确处理混凝土和砌体裂缝,改善和恢复结构的承载力、整体性和耐久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建筑结构裂缝修补一般参照《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GB50367-2006的方法,对混凝土和砖砌体裂缝采用化学压力灌浆法和表面封闭法进行处理。
以上方法虽然可以解决部分问题,但是采用传统的表面封闭法处理则只能暂时起到封闭作用,难以对构件受力状态产生影响,不能修复裂缝;采用传统压力灌浆法处理构件的裂缝后,构件该部位附件依然可能因各种因素产生较大的拉应力从而导致开裂,因为:a.裂缝通常是动态的。建筑物的裂缝宽度通常是随温度、湿度、使用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一般来说,裂缝宽度在夏天稍窄,冬天稍宽。b.灌浆质量的影响及微裂缝的存在。灌浆不可能保证裂缝内完全充满灌浆液,混凝土材料本身的吸湿性会吸掉部分使原本已充满的浆液,造成局部灌浆不密实;裂缝末端的微裂缝很难灌入浆液,仍为薄弱区域。c.裂缝附近应力集中。裂缝的存在,使裂缝周围混凝土或砌体受力更加复杂,应力集中情况更加明显。计算表明,即使进行了压力灌浆,混凝土或砌体裂缝周围应力集中的问题依然很突出。d.导致开裂的因素可能依然存在。构件裂缝实施压力灌浆法后的使用过程中,由于温度变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构件内部的应力水平依然有可能大于构件其它部位的抗拉强度,导致构件再次开裂。总之,经以上方法处理后的裂缝重新开裂的情况很多,难以彻底处理裂缝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内粘外锔法建筑结构裂缝综合处理技术,它集内部压力灌浆、表面缝合与局部补强相结合,集内部压力灌浆、表面封闭与局部补强的优点于一身,不仅有效地处理了已经出现的裂缝,而且可以防忠于未然,有效地加强有可能出现裂缝的位置,提高构件的抗裂能力。
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它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对建筑结构裂缝的内部采用内粘材料粘结即内粘,然后在外部采用锔缝材料拉结即外锔。
该项技术理论计算与工程实践表明:内粘外锔法处理裂缝表里兼顾,裂缝内部粘结,裂缝两侧混凝土(砌体)材料通过内粘材料传递拉力及剪力;构件表面拉结,外锔材料承担了一部分受力,减小了构件本身的应力状态,降低了裂缝附近混凝土(砌体)的应力集中现象,使裂缝位置各材料的受力状态趋于合理,避免了裂缝修补后二次开裂的现象,构件的整体性、耐久性均得到了加强,从而彻底解决了裂缝这一顽疾。
本发明的具体特点还有,所述内粘是指在处理裂缝之前进行裂缝情况调查,然后根据裂缝的具体情况,采用自压力裂缝处理器(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0620086671.5),将内粘材料注入裂缝中,内粘材料硬化后可将裂缝两侧壁的混凝土或砌体从内部粘结起来。
内粘的实施方法:1、裂缝表面清理;2、粘贴灌浆嘴及密封裂缝;3、内粘材料配置及检查;4、使用自压力裂缝处理器注入内粘材料。
所述裂缝表面清理是除去混凝土裂缝表面抹灰层、浮浆、杂物、油污等,露出洁净的混凝土表面。
所述粘贴灌浆嘴及密封裂缝是指灌浆嘴按裂缝走向设置,间距200~500mm,原则上设在裂缝交叉点、裂缝较宽处和距端部100mm左右的位置,裂缝宽度大时灌浆嘴间距可略大,裂缝宽度小时灌浆嘴间距宜减小,每条裂缝至少设置两个灌浆嘴,作为进浆、排气或出浆嘴,并互为备用。对现浇板裂缝的内粘实施,灌浆嘴可设在板底或板顶,混凝土梁的灌浆嘴位置可设在梁侧面和底面,裂缝其余位置表面均应使用封缝胶加以密封。封缝胶固化后,应进行压气试漏试验,检查封缝密闭效果,观察灌浆嘴之间连通情况。若灌浆嘴中气压达到0.2MPa时某灌浆嘴仍不通气,则说明该部位不与其他灌浆嘴连通,应重新埋设灌浆嘴,并减少灌浆嘴的间距。
所述外锔是在内粘材料固化后,采用外锔材料将裂缝两侧壁的混凝土或砌体从外部连接起来。
所述外锔包括表面粘贴法和剔槽嵌固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未经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43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