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抽油杆井下增程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13496.0 | 申请日: | 2008-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416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06 |
发明(设计)人: | 邱立峻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东学院;邱立峻 |
主分类号: | E21B17/00 | 分类号: | E21B17/00;E21B43/00 |
代理公司: | 丹东汇申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徐枫燕 |
地址: | 1180***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抽油杆 井下 增程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抽油杆井下增程器,尤其涉及抽油杆井下增程器抽油杆对接器。
背景技术
抽油杆井下增程器是设置在抽油杆与抽油泵之间的齿轮齿条传动副,用于加大抽油泵活塞行程的机构装置。在中国专利中,专利号为03213434.7、名称为“抽油杆增程器”的技术方案,公开了增程器与抽油杆连接的对接器结构,增程器齿轮架连接套的一径向位置设置有锚头夹持机构,该锚头夹持机构包括有左右对称且内端交叉扣接滑动配合的两滑道压块,内端交叉扣接的搭扣凸台位于对侧滑道压块滑道滑动,滑道压块的滑道上滑动设有夹持滑块,夹持滑块相对端面设有半圆凹口,对合后构成锚头夹持圆孔,于滑道压块上设置弹性回位部件;与该对接器配合,增程器工作筒上端连接脱接管头,该脱接管头内壁的内收锥面在抽油杆提拉时对两侧滑道压块实施挤压,使对接状态的两夹持滑块分开、与锚头脱节,使抽油杆能够节节提出井口。脱离了抽油杆的增程器和抽油泵活塞随重力会下沉,抽管中会因此充满油液,直至抽油泵封闭,提出油管时,其中的油液就会外泄,严重的污染了井口周边环境,而且工作员工必须穿雨衣、雨靴进行提油管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专利申请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接器完成与抽油杆锚头脱离后避免出现油管积满油液的抽油杆井下增程器。本发明申请提供的抽油杆井下增程器技术方案,其主要技术内容是:一种抽油杆井下增程器,其抽油杆与增程器的对接器包括有齿轮架端的连接套,连接套一径向位设有抽油杆锚头夹持机构,该抽油杆锚头夹持机构设有左右对称且内端交叉扣接滑动配合、控制夹持滑块动作的两滑道压块;增程器工作筒上端密封连接脱接管头,脱接管头内壁设有脱接锥形管段,位于脱接锥形管段下部的脱接管头内壁设有卡位凸沿,卡位凸沿由下斜面过渡形成,卡位凸沿的口径大于对接器与抽油杆锚头脱离时两滑道压块顶端间距、小于两滑道压块自由状态下的两顶端间距。
本发明专利申请公开的抽油杆井下增程器技术方案,脱接管头设置卡位凸沿的目的在于抽油杆锚头与对接器在卡位凸沿上部脱节后,增程器以及其下方连接的抽油杆活塞被阻当在卡位凸沿上,使抽油泵活塞保持在上提位状态,阻止活塞下行导致油管中过度积油,这样在油管提出时就不会出现油管油液大量外泄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方案结构构成简单,结构设置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抽油杆井下增程器的剖视结构总装图
图2是图1的C-C剖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申请公开的抽油杆井下增程器,其一实施结构如附图所示,增程器主体结构设置于工作筒内4,工作筒4上端密封连接脱接管头1,增程器齿轮架7上设置抽油杆锚头对接器,对接器具有抽油杆锚头夹持机构,锁定连接抽油杆锚头2。对接器包括有齿轮架7端的连接套3,连接套3的一径向位置设有抽油杆锚头夹持机构,包括有左右对称且内端交叉扣接滑动配合的两滑道压块5、10,内端交叉扣接的搭扣凸台12、8位于对侧滑道压块滑道14、13滑动,滑道压块的滑道上滑动设有夹持滑块11、9,夹持滑块11、9相对端面设有半圆凹口,对合后构成抽油杆锚头2夹持圆孔,于滑道压块上设置弹性回位部件6。脱接管头1内壁设有脱接锥形管段15,位于脱接锥形管段15下方的脱接管头内壁设有一卡位凸沿16,卡位凸沿16由下斜面过渡形成,在本实施例结构中,卡位凸沿16是由下部的锥面内壁内收形成。该卡位凸沿16的口径大于对接器与抽油杆锚头2脱离时两滑道压块5、10顶端间距、小于两滑道压块5、10自由状态下的两顶端间距。当抽油杆拉动增程器及抽油泵上行时,经过卡位凸沿16位置时,卡位凸沿16仅使滑道压块5、10略向内收而滑过,夹持机构对抽油杆锚头2仍保持夹持状态;抽油杆继续上行经过脱接锥形管段15时,两滑道压块5、10完全受压内收,迫使夹持滑块9、11分开,使抽油杆锚头2与连接套3脱节分离,此时增程器及抽油泵活塞在自重作用下下落,两滑道压块5、10恰卡止于卡位凸沿16上,从而阻止增程器及抽油泵活塞无法下落,就使抽油泵活塞定位于上行程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东学院;邱立峻,未经辽东学院;邱立峻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34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凸极永磁电机的容错控制方法
- 下一篇:注塑模复合斜顶脱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