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型回转窑石油焦煅烧工艺及其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13199.6 | 申请日: | 2008-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63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24 |
发明(设计)人: | 尹良明;崔银河;许开伟;王天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0B55/00 | 分类号: | C10B55/00;F23G7/06 |
代理公司: | 辽宁沈阳国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立新 |
地址: | 110001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型 回转 石油焦 煅烧 工艺 及其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油焦煅烧工艺,特别是涉及一种大型回转窑石油焦煅烧 工艺。
背景技术
煅烧石油焦是铝电解用炭阳极的大宗原料,煅烧是阳极生产的主要工序之 一,通过煅烧排除石油焦中的水分、挥发份,能提高石油焦的密度、机械强度、 导电性能和化学稳定性等;煅烧石油焦主要采用回转窑、罐式炉、回转床等设 备,相比而言,回转窑用于煅烧石油焦具有生产连续、产能大、成本低、操作 调控容易等优点,是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煅烧设备。随着电解铝厂规模的加 大,阳极消耗大增,对石油焦的需求也加大。因此,需要特大型的煅烧工艺设 备才能减少投资提高产量;要提高产能,就的配置多台回转窑。同时,回转窑 煅烧工艺技术也相对落后,具体表现如下:
1、工艺配置不合理、占地面积大、工艺原料未作合理配比和筛分、给料不 均匀、给料机下料速度不能很好控制,单台小时产能在10t/h以下;
2、焚烧炉或叫燃烧室容量有限,焚烧炉不提供助燃风,大量的挥发分、粉 尘等没有得到充分燃烧,造成能源浪费以及环境质量不达标等;
3、余热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或仅用于供热,然后就直接排放,造成能源浪费;
4、冷却方式落后,采用直接水冷方式为主,间接在冷却机上喷淋冷却造成 设备腐蚀,并且污染重不容易收集蒸汽;
5、二、三次风管安装位置不合理,造成挥发份不能及时燃烧,大量的可燃 物进入到焚烧炉燃烧,降低了回转窑的热效率;同时也造成二、三次风管使用 寿命变短;
6、除尘方式落后,蒸汽不能很好处理,除尘粉处理不合理,容易造成二次 污染。
以上这些问题的直接后果就是煅烧焦产能较低、产品质量差、烧损率高、 建设投资大、系统维修量大等,因此,不仅是石油焦煅烧工艺技术有待提高, 同时回转窑设备也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型回转窑石油焦煅烧工艺及其设 备,目的是实现高产能,解决能源浪费、产品质量差、烧损率高、建设投资大 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大型回转窑石油焦煅烧工 艺,其过程是:生石油焦经预碎、筛分后进入煅前仓,仓内物料进入回转窑尾, 石油焦经过预热、煅烧、冷却后排入到冷却机,物料在冷却机内直接受到水喷 淋冷却后排入下一工序,回转窑内燃烧未尽的燃料及粉尘在负压的作用下抽至 焚烧炉中进行二次燃烧,产生的热量进入余热利用系统进行发电和供热。
所述的仓内物料经过称量后均匀向回转窑的窑尾加料。
所述的煅烧过程采用一次、三次风补充空气使窑体内挥发份、可燃物能充 分燃烧。
所述的回转窑和焚烧炉经过冷却风机进行冷却。
大型回转窑石油焦煅烧设备,其结构如下:煅前仓经过加料管与回转窑连 接,回转窑与冷却机连接,冷却机与冷却水系统连接,冷却机与焚烧炉连接, 回转窑的窑尾与焚烧炉连接,焚烧炉与余热利用系统连接。
所述的煅前仓与称量式皮带秤连接,称量式皮带秤经过高温密封阀和加料 管与回转窑连接,加料管插入到回转窑的窑尾内。
所述的加料管与为其提供冷却风的冷却风机连接。
所述的回转窑的窑尾与用于排出其内积累的焦粒灰尘的另一个高温密封阀 连接。
所述的回转窑的窑头与提供燃料的窑头燃烧器以及提供新鲜空气的一次风 机连接。
所述的一次风机与调节阀连接,调节阀与控制系统连接。
所述的回转窑的中部与为可燃物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燃烧热量能向窑尾移 动的三次风机连接。
所述的回转窑的窑头还与为窑头提供冷空气降低窑头表皮温度的窑头冷却 风机连接,窑头冷却风机的调节阀与控制系统相连。
所述的回转窑的窑尾还与为窑尾及焚烧炉头提供冷空气降低其表皮温度的 窑尾冷却风机连接,窑尾冷却风机还与焚烧炉的炉头连接,窑尾冷却风机的调 节阀与控制系统相连。
所述的回转窑通过移动卸料器与冷却机连接。
所述的冷却机通过旋风除尘器与焚烧炉的炉头连接。
所述的焚烧炉与用于输送天然气的焚烧炉一次风机和用于输送新鲜空气促 进燃烧的焚烧炉助燃风机连接。
所述的焚烧炉通过烟道闸门与用于发电和供热的余热利用系统连接。
所述的回转窑的窑体、焚烧炉和冷却机内部设有内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未经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31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天然彩棉、苎麻和白棉纤维混纺纱线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复合半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