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氨-氨水双联沉淀高纯氢氧化镁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10336.0 | 申请日: | 2008-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2490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23 |
发明(设计)人: | 徐久军;王建力;杜吉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海事大学;辽宁佳益五金矿产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F5/20 | 分类号: | C01F5/20 |
代理公司: | 大连八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卫茂才 |
地址: | 11602***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氨 氨水 沉淀 高纯 氢氧化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无机非金属材料、化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外采用卤水或海水为原料,以石灰乳为沉淀剂制备氢氧化镁,国内有采用氨法制备氢氧化镁,但这些研究工作或者不能实现连续生产,或者产品的纯度无法达到本技术的标准。本技术产品氢氧化镁颗粒大、纯度高、生产过程的连续与断续可随机控制,迄今尚未见具有同类技术特征的相关文献报道。
现将常用的采用水氯镁石为原料制备氢氧化镁的工艺归纳如下:
(1)石灰卤水法
以MgCl2·6H2O为原料,与石灰乳反应,生成Mg(OH)2沉淀。
MgCl2+Ca(OH)2→CaCl2+Mg(OH)2↓
该工艺要求原料含镁浓度低,同时原料中不能含有硫酸盐(将形成石膏一同析出),要求石灰的活性和纯度很高;生成的Mg(OH)2聚附倾向大,容易生成胶体,极难过滤及洗涤,易吸附硅、钙、铁等杂质离子,产品颗粒小,还有氢氧化镁虑饼含水率高,干燥能耗大,设备产能低,干燥后需要破碎,实际生产成本高。目前公开的文献中产品纯度均在98%以下。
(2)氢氧化钠法
以水氯镁石为原料,使之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反应方程如下:
MgCl2+2NaOH→2NaCl+Mg(OH)2↓
该工艺以氢氧化钠为沉淀剂,易带入钠离子杂质,同时以氢氧化钠为沉淀剂,成本很高,生成的氢氧化镁形成胶体沉淀,粒径较细,过滤性能非常差,虑饼含水率高,干燥能耗大,设备产能低,实际生产成本高。再者,氢氧化钠沉镁易生成碱式氯化镁沉淀,不易得到纯的氢氧化镁沉淀。
(3)氨法
以卤水或水氯镁石为原料,以氨作沉淀剂进行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反应方程如下:
MgCl2+2NH3·H2O→2NH4Cl+Mg(OH)2↓
氨法沉镁是生产氢氧化镁的重要方法之一,该工艺以氨为沉淀剂,未引入新的杂质,故产品中杂质含量低,易得到高纯氢氧化镁。但是目前工艺生成的氢氧化镁为胶状沉淀,颗粒细微(小于5微米),难以过滤及洗涤,滤饼含水率在高,且反应前原料仍需进行除硼预处理。卤水和氨均需稀释,物料运行量大,设备产能低,生产成本高。反应体系中游离氨浓度高,易造成环境污染。有高纯氢氧化镁制备工艺的报道,但是其生产工艺为间歇式,即生产工艺为“配置反应底液——加热底液——注入高浓度氯化镁溶液和氨气——达到一定容量后停止注入过程——过滤”,每批次产品需要不断重复以上过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低成本、低消耗、高可靠、高环保地制备大颗粒、高纯度氢氧化镁,并实现氨的循环利用的液氨-氨水双联沉淀高纯氢氧化镁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采用处理过的水氯镁石原料配置浓度为0.5mol/L~4.5mol/L的氯化镁溶液,采用氨气沉镁法制备高纯氢氧化镁,其特征在于:
(1)把水氯镁石加入到去离子水或者蒸馏水中,在室温至90℃搅拌,直到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浓度为0.5mol/L~4.5mol/L的氯化镁溶液。
(2)在反应器中加入反应器额定容积5%~50%的蒸馏水或者去离子水做底液,把反应底液加热到室温至90℃,并维持反应器内的溶液温度在±10℃之内变化。
(3)把配制好的氯化镁溶液注入到反应器中,每小时注入总流量控制在反应器底液总量的0.5~5倍。
(4)在注入氯化镁溶液之前30分钟至之后30分钟之间,按照MgCl2∶NH3计量比为1∶1~1∶2.5加入液氨蒸发得到的氨气。
(5)在初期反应获得的滤液中加入碱并进行蒸氨,采用射流泵负压吸氨,制备氨水。然后采用氨水代替氨气做沉淀剂,氨气补充余量,实现氨的循环利用。生产过程可连续、可断续,控制方便。
(6)反应开始后,氯化镁和氨气或者氨水可以24小时工作制连续注入反应器,也可以定时断续通入,也可以氨气和氨水交替加入;反应器内的含氢氧化镁颗粒的液体被放出,使液面维持在反应器额定容量的30%~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海事大学;辽宁佳益五金矿产有限公司,未经大连海事大学;辽宁佳益五金矿产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03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