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上吸式秸秆气化炉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10318.2 | 申请日: | 2008-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779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05 |
发明(设计)人: | 李尚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尚云 |
主分类号: | C10B53/02 | 分类号: | C10B53/02 |
代理公司: | 沈阳亚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元艺 |
地址: | 110180辽宁省沈阳市浑***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吸式 秸秆 气化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可再生能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吸式秸秆气化炉。
背景技术
现有秸秆气化机组中的气化炉,其设计不尽合理,结构复杂。此类装置使用维护难度大,生物质秸秆气化不稳定,产气质量差,焦油及灰尘含量大。上述缺陷增加了下游工艺---冷却和净化的难度,装置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效果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另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农村传统的“一户一池”式常温沼气生产方式已经与农村生产结构和农民生活方式不相适应,而沼气集中生产与应用技术应运而生,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沼气生产中温度是关键,在国外多采用中温或高温,而在我国主要是落后的常温生产,这在北方寒冷地区冬季或早春晚秋不能正常生产而导致半年闲。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气化稳定,产气质量好,结构紧凑,操作维护方便,气化机组利用率高且能与沼气生产系统对接的上吸式秸秆气化炉。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上吸式秸秆气化炉,包括炉体、带进水管口的水室;所述炉体内腔的下部设有炉排组件,其将炉体的内腔分成上室及下室;所述上室的上部配有加料口及燃气出口;在所述炉体内腔保温层内配有介质通道;在所述下室内配有介质分布器;所述介质通道的入口经管路与水室的出水管口相通;所述介质通道的出口经连通管与介质分布器的入口相通;所述介质分布器配有出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发明所述水室固定配装于上室的上部;所述加料口置于水室的中部。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发明所述炉排组件包括锥形炉排、转动炉排及转轴;所述转动炉排配于锥形炉排的底部平口处且可经转轴自由翻转;所述转轴配装于炉体上。
本发明所述介质通道可采用盘管结构。
本发明所述介质分布器可采用环形结构。
另外,本发明所述下室配有点火口;所述下室配有清灰口。
本发明结构简单,气化稳定,产气质量好,结构紧凑,操作维护方便,气化机组利用率高且能与北方寒冷地区沼气生产系统对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将不仅局限于下列内容的表述。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上吸式秸秆气化炉,包括炉体9、带进水管口12的水室15;所述炉体9内腔的下部设有炉排组件6、22、23,其将炉体9的内腔分成上室11及下室2;所述上室11的上部配有加料口16及燃气出口18;在所述炉体9内腔保温层10内配有介质通道7;在所述下室2内配有介质分布器5;所述介质通道7的入口经管路19与水室15的出水管口17相通;所述介质通道7的出口经连通管24与介质分布器5的入口相通;所述介质分布器5的底部配有出孔27;所述水室15固定配装于上室11的上部;所述加料口16置于水室15的中部;所述炉排组件6、22、23包括锥形炉排6、转动炉排23及转轴22;所述转动炉排23配于锥形炉排6的底部平口处且可经转轴22自由翻转;所述转轴22配装于炉体9上;所述介质通道7采用盘管结构;所述介质分布器5采用环形结构;所述下室2配有点火口26;所述下室2配有清灰口3。
钢制园柱形的炉体9由锥形炉排6分为上室11和下室2,两室分别由封头上盖13和炉底1封闭,使上室11和下室2均形成封闭的容积。上室11是秸秆的气化室,下室2还是落灰室,落下的灰可打开清灰口3快门清除。封头上盖13由封头和上盖内底板14形成一个可装水的水室15。水室15设进水口12和出水管口17,出水管口17通过管路19与盘管7的进口21相通。盘管7的出口8通过连通管24与设在下室2内的介质分布器5相连通。介质分布器5是一个环形管,其下端分布若干出孔27。盘管7的进口21及介质分布器5进气口25均是三通管结构,并由阀门控制。
封头上盖13设有带快门的加料口16及燃气出口18。炉体9下室2设有带快门的清灰口3和点火口26。锥形炉排6下端为转动炉排23,其转轴22伸出炉体。
本发明在使用时,打开加料口16快门,将原料加入上室11后关闭快门。
打开点火口26快门,用火种点燃上室11下端原料,然后启动空压机供空气。本发明供气可有两种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尚云,未经李尚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03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甲醇柴油
- 下一篇:防冻液作为导声液的新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