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仿生膜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09793.8 | 申请日: | 2003-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158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C·D·蒙特马格诺;J·J·施米特;S·P·托齐 | 申请(专利权)人: | MT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61/02 | 分类号: | B01D61/02;B01D61/00;B01D63/00;B01D67/00;B01D69/14;B01D71/80;H01L51/42;H01L51/00;C02F1/4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辉 |
地址: | 美国新***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仿生 | ||
本发明专利申请是国际申请号为PCT/US2003/019879,国际申请日为2003 年7月28日,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申请号为03817994.6,名称为“仿生膜” 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申请要求提交于2002年7月29日的美国临时申请号60/398784和提交 于2003年1月9日的临时申请号60/438784的权利,这两项申请的内容纳入 本文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产人造器件的方法,所述人造器件具有生物膜和膜蛋白的性 质和功能;还涉及这种器件的结构。
背景技术
生物膜蛋白具有各种各样的功能,包括作为泵、通道、阀、换能器和机械、 热及电传感器,等等。由于这些蛋白质尺寸是纳米级,而且效率高,所以它们 在用于人造器件方面颇具吸引力。但是,它们的天然脂质膜环境有缺点,如强 度低,需要水环境,对化学或微生物降解敏感。
发明内容
简言之,本发明一方面将天然或基因工程膜蛋白掺入嵌段共聚物基体,产 生具有各种遗传功能的膜,包括在流体之间选择性输运和/或滤过化合物的能 力。通过选择具有特定性质的蛋白质,可制成具有特定功能度的膜,包括通过 定向静电力、电磁力和化学力的分子标度寻址性。
可设计和产生本发明的嵌段共聚物,使它们按要求具有以下性质:形成具 有所需厚度的膜的能力;形成所需化学成分的膜的能力;形成高强度膜的能力; 按需要提高已经形成的膜的强度的能力。这些膜的最重要的性质之一是它们能 够容纳处于一种功能状态的天然生物膜蛋白,这些复合膜坚固且寿命长,因为 通过这种聚合物膜中插入生物膜蛋白,可以产生具有蛋白质的性质和功能的器 件。合适的聚合物只需形成这样的膜,即将膜蛋白分成上下两半,充分类似于 天然脂质膜,当它们适当定向时容易插入蛋白质,而且它们不兼顾蛋白质的天 然功能。满足这些条件的聚合物包括三嵌段共聚物,它们具有亲水外部嵌段和 疏水内部嵌段的一般性质。
本发明一方面涉及含有两种不同蛋白质的复合膜的产生,当一致作用时, 得到光生电的器件——“生物太阳能电池”。本发明另一方面利用水转运蛋白 使任意水源的水净化。以下将详细描述这些方面。
由于器件微型化方面的技术革新使电子器件更小、更轻和更高有效,但这 些器件所用电源方面的进展则相对缓慢。21世纪的电源面临给越来越多的器件 供能,但尺寸和重量要不断减小的挑战。此外,明天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产品 对电源的要求在形式或功能上甚至不类似于今天使用的电源。
当前迫切需要更轻、更小型的电源,以满足条件不断出现的新应用的需求。 这种电源或许能比当代的电池技术实现更大范围的功能目标,使功率密度最 大,重量最轻,需要推行特定的电源要求。重量要求是关键的,因为对传统燃 料来源燃料来源必须靠近器件,如果可移动的话,还要运输器件。燃料还可能 耗尽,因此必需补充供给。这对使用者的范围和流动性造成一定限制。
当代科学表明,发展纳米生物技术具有激动人心的潜力。利用不浪费原子 的组分制造器件在效率和最高水平的微型化方面是有希望的。虽然是近有关电 源技术的进展令人振奋,但它们只是在现有技术得到递增的改进。理想地适合 下一代器件的电源将采用纳米技术增进它们的功能,也能够以最高水平的性能 驱动当前这一代器件。
仅最近才具备了开发第一个纳米生物技术器件所需要的技术和知识,已报 道由生化燃料ATP驱动纳米尺度有机/无机混合器件的工程和构造(Soong, R.K.,Bachand,G.D.,Neves,H.P.,Olkhovets,A.G.,Craighead,H.G.和 Montemagno,C.D.(2000),Science,290,1555-1558页)。用于这些器件的 ATP的产生以及用这些器件驱动其他机械,在宏观尺度和纳米尺度之间能量的 转移以及不同类型的能量的互换方面引起兴趣。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具有不同功能度的其他蛋白质可用于输送电子/质 子,使电能和化学能转导,并且起机械阀和传感器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MT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MT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097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