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服务数据单元丢弃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000366.3 | 申请日: | 2008-0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8350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15 |
| 发明(设计)人: | 张健;阮象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1/18 | 分类号: | H04L1/18;H04L29/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龙 洪;霍育栋 |
| 地址: | 518057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服务 数据 单元 丢弃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无线通信系统中服务数据 单元丢弃方法。
背景技术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无线接口的无线链路控制层(RLC:Radio Link Control)包括三种 类型RLC实体:透明模式(TM:Transparent Mode)、非确认模式(UM: Unacknowledged Mode)和确认模式(AM:Acknowledged Mode)。TM RLC 实体和UM RLC实体可以配置为发送RLC实体或接收RLC实体,发送RLC 实体发送无线链路控制协议数据单元(RLC PDU:Radio Link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接收RLC实体接收RLC PDU。AM RLC实体包括发送端和接 收端,其中发送端AM RLC实体发送RLC PDU,接收端AM RLC实体接收 RLC PDU。
AM RLC实体利用自动重传请求ARQ(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reQuest)机制提供可靠数据传输服务,ARQ采用滑动窗口机制控制RLC PDU 的发送和接收。接收端AM RLC实体通过向发送端AM RLC实体发送状态 报告(Status Report)反馈相关RLC PDU的接收情况,包括确认响应消息 (ACK)和非确认响应消息(NACK)两种情况,发送端AM RLC实体对于 接收到NACK的RLC PDU需要执行重传。在发送端没有收到接收端状态报 告的情况下,如果轮询触发条件满足,例如发送窗口到达一定门限或者发送 缓冲区中发送最后一个RLC PDU,则发送方通过在RLC PDU的头信息中设 置轮询位向接收端请求状态报告。
TM RLC实体、UM RLC实体和AM RLC实体的发送端都支持基于定时 器的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RLC SDU:Radio Link Control Service Data Unit)丢弃功能(SDU Discard),AM RLC实体还支持基于RLC PDU最大 发送次数的SDU丢弃功能。
在基于定时器的SDU丢弃功能中,定时器在RLC层设置,当RLC层 从高层协议层接收到一个RLC SDU时,启动定时器Timer_Discard,该定时 器的值由高层协议层配置。当相关RLC PDU在该定时器超时前或若干次重 发后仍然无法成功发送,则从RLC PDU的缓冲区丢弃相关的RLC PDU,以 避免缓冲区过载。
TM RLC实体和UM RLC实体可以由高层协议层配置为使用SDU丢弃 (SDU Discard)功能或者不使用SDU丢弃功能。UM RLC实体未配置SDU 丢弃功能时,只有当发送缓冲区满时才能丢弃相关RLC PDU。TM RLC实 体未配置SDU丢弃功能时,当发送端从高层协议层接收到新的SDU时可以 丢弃在前一个传输时间间隔(TTI:Transmission Timer Interval)接收到的 SDU。当TM RLC实体和UM RLC实体配置了SDU丢弃功能时,使用“无 显式信令的基于定时器(Timer based discard,without explicit signalling)的丢 弃”机制。发送端对于每个从高层协议层接收到的SDU启动一个定时器监 测该SDU的传输时间,当传输时间超过所配置的值时,发送端丢弃该SDU, 不需要显式信令通知接收端的TM RLC或UM RLC实体。
AM RLC实体必须配置SDU丢弃功能,且支持三种SDU丢弃机制,它 们分别是:“有显式信令的基于定时器(Timer based discard,with explicit signalling)的丢弃”、“超过最大传输次数后丢弃(SDU discard after MaxDAT number of transmissions)”、“超过最大传输次数后不丢弃(No_discard after MaxDAT number of transmission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003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