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便携式装置的对接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780100934.0 | 申请日: | 2007-10-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56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马丁·里迪福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1/02 | 分类号: | B60R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87 | 代理人: | 刘国伟 |
地址: | 荷兰阿*** | 国省代码: | 荷兰;NL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便携式 装置 对接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便携式装置的对接设备,所述便携式装置优选为需要电源或其 它电或电子信号的便携式电或电子装置,且尤其但不排他性地为便携式导航装置 (PND)。
背景技术
用于电子装置的对接设备是众所周知的。读者将意识到,用于膝上型计算机的对接 台是可用的且具有以某种方式与膝上型计算机自身的对应且经合适设计的特征协作的 特征。具体来说,对接台将必然地具备功率及/或数据传送组件,所述组件通常呈连接器 的形式,其接纳于膝上型计算机的对应插口中以主要向膝上型计算机提供电源,且任选 地将例如视频信号、数据、USB信号等其它电及电子信号传递到膝上型计算机及从膝上 型计算机传递其它电及电子信号。除了此基本需求以外,存在对所述对接台的少数其它 需求(除了应支撑膝上型计算机的重量以外)。
在便携式导航装置(其最常用作车内装置)的情况下,对接台的提供是较复杂的提 议,尤其当大多数车辆制造商对车厢外观的更改(尤其是可能在正常驾驶条件下或在意 外事故中有妨碍性或更糟、不安全的任何此类更改)高度敏感时。
因此,已提议用于车内市场的半集成式对接设备。然而,由于车辆制造商方面所需 的额外开发成本及通常在车辆内路由的电及电子信号与车内PND所需或提供的电及电 子信号之间的潜在不兼容问题以及通常提供于所述装置上的连接器与车辆制造商可能 提议的连接器之间的不兼容问题,所述提议在过去已告失败。尽管存在这些困难,但PND 的快速且几乎在全球范围内的采用已迫使车辆制造商采取行动。
汽车行业为了适应于PND市场所作的最初尝试已证明相对不成功,这主要是归因 于对可靠物理连接的需要,及车辆制造商与消费型电子行业之间极大不同的开发及生命 周期。另外,存在国家政府将立法阻止当前使用的PND“吊架”的威胁。当前吊架通常 具备用于附接到汽车的挡风玻璃的内表面的吸盘,以及安装部分,所述安装部分具有与 PND单元上所提供的对应特征协作以使得所述对可以可释放地连接在一起的特征。必然 地,将这些通常庞大的吊架附接到挡风玻璃及所述装置必定将PND安装于车辆的远离 挡风玻璃的车厢空间内的事实会分散注意力,且在某些位置中可能降低驾驶员及/或乘客 的可见性。
另一考虑为安全性考虑。PND采用已变得如此广泛以致于现在窃贼将目标定位于可 在挡风玻璃的内表面上看见吸盘标记的车辆,而不管所述吊架是否仍附接到车辆内部的 挡风玻璃。
当前情形的另一缺点在于:PND当前通常具备点烟器适配器(CLA)以提供电源。 从CLA发出的电缆是不雅观的,但其对于中长途旅行及频繁PND使用为必要的。大多 数潜在导航装置消费者将此视为PND的缺陷,且将此视为考虑半集成式或完全集成式 导航系统的原因。
在此应用时,车辆制造商已与PND供应商合作开发嵌入有仪表板的吊架,其使得 能够改变集成水平。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标是提供一种对接设备,其:
-降低车辆制造商的产品开发时间;
-为安全的、有功能的,且提供与附接到其的PND的可靠且稳固的物理及电连接;
-在PND连接及断开方面,简单且快速地操作,且
-在PND断开之后可隐藏,在所述位置中,其不会向潜在窃贼提供车辆拥有者拥有 PND装置的指示。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需要电源的便携式电或电子装置的对接设备,所述对接 设备包含至少一基座及连接到所述基座的安装部分,所述基座另外具备部分或连续周边 唇缘,能够插入穿过安装表面中的孔进而将基座紧固到所述表面的裙状部分悬垂到所述 唇缘的内部,所述唇缘阻止基座下落穿过所述孔,
特征在于
安装部分以枢转方式安装于基座内且由至少一覆盖部分组成,所述覆盖部分在第一 位置中位于与唇缘大体上齐平以大体上隐藏基座的位于安装表面下方的那部分,所述覆 盖部分能够枢转到第二位置,其中覆盖部分的一部分大体上从对接设备向上延伸,所述 枢转运动还暴露附接到所述覆盖部分的所述底侧的翼片部分,所述翼片部分在所述第二 位置中位于与所述唇缘大体上齐平,且进一步特征在于在第二位置中暴露的以下各项中 的至少一者
-覆盖部分底侧的一部分,及
-翼片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通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1009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