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搅拌式研磨机有效
| 申请号: | 200780100274.6 | 申请日: | 2007-08-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015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 发明(设计)人: | N·施特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勒股份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2C17/16 | 分类号: | B02C17/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吴鹏;马江立 |
| 地址: | 瑞士乌*** | 国省代码: | 瑞士;CH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搅拌 研磨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搅拌式研磨机。
背景技术
由EP 0 751 830B1已知一种该类型的搅拌式研磨机。在这种搅拌式研 磨机中,支承着笼架的最后一个搅拌盘与相邻的搅拌盘之间的距离显著小 于其余的搅拌盘彼此之间的距离。原因在于,除最后一个搅拌盘之外,搅 拌盘之间的距离的大小为使得能够形成所谓的辫状流动即,由于搅拌盘施加的切向动量,在搅拌盘邻近,研磨物连同助磨介质一 起向外流;在相邻搅拌盘之间的中部区域中,研磨物和助磨介质向着搅拌 轴回流。为了能够形成前述的辫状流动,相邻搅拌盘之间的距离必须足够 大。该距离也可通过两条线之间所夹的所谓分离角/夹角(Trennwinkel) 来定义。其中,一条线在搅拌盘的在搅拌轴上的径向内端部之间延伸。另 一条线平行于搅拌轴的轴线延伸。为了形成这种辫状流动,分离角应当在 30°与60°之间。为了使助磨介质——包括尚未充分磨碎的研磨物颗粒— —与研磨物很好地分离,最后一个搅拌盘与相邻的搅拌盘之间的距离被显 著减小,以使得通过避免形成辫状流动而在分离装置的上游处进行初筛。 由此要实现至少大部分助磨介质和尚未充分磨碎的粗研磨物颗粒不会进入 分离装置,然后在该分离装置中进行余留的助磨介质和粗研磨物颗粒的二 次分离。这具有这样的缺点,即这些措施使得有效的研磨空间减小而总的 分离区域增大。
由EP0700723A已知一种具有包围研磨室的研磨容器的搅拌式研磨 机,其中研磨物输入口和研磨物排出口设置在研磨室的同一端部。在研磨 室中设置有可旋转驱动的搅拌轴,在该搅拌轴上以彼此间相等的间距设置 有搅拌盘。在邻近研磨物排出口的搅拌盘上设置有带有穿通槽的柱体。在 该柱体内设置有布置在研磨物排出口上游的长眼筛。在从研磨物流动方向 上看位于最后一个的搅拌盘与邻近的研磨容器盖之间设置有较大的自由空 间,入口通道从该自由空间通到一形成在搅拌轴中的返回通道中。在邻近 长眼筛的搅拌盘上安装有转向盘,该转向盘与邻近的搅拌盘形成一缝隙。 返回通道通入此缝隙中。研磨物夹带着助磨介质从研磨物输入口起流过研 磨室,在研磨室中以已知的方式对研磨物进行研磨和分散。在最后一个搅 拌盘与邻近的研磨容器盖之间的较大的自由空间中,研磨物流入返回通道 中并通过该返回通道流入转向盘与邻近的搅拌盘之间的缝隙中,在该缝隙 中助磨介质被向外离心分离出并重新被进入研磨室中的研磨物夹带而回到 研磨处理过程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设计这一类型的搅拌式研磨机,使得能够进行 更大强度的研磨和分散处理而不会增加整个装置的长度,同时实现助磨介 质和研磨不充分的粗研磨物颗粒的更好的分离。
按照本发明,该目的通过一种搅拌式研磨机来实现,该搅拌式研磨机 具有:
-研磨容器,
--所述研磨容器包围一研磨室,
--研磨物入口在一端部通入所述研磨容器内,
--研磨物排出口在另一端部从所述研磨容器通出,以及
--所述研磨容器接收助研介质,
-布置在所述研磨室中的搅拌器,所述搅拌器具有:
--具有轴线的、能被驱动旋转的搅拌轴,
--直径为b’的最后一个搅拌盘,所述最后一个搅拌盘安装在所述搅拌 轴上并邻近于所述研磨物排出口,以及
--直径为b的搅拌盘,所述搅拌盘安装在所述搅拌轴上、设置在所述 最后一个搅拌盘的轴向上游处、以轴向距离a彼此隔开,
--其中彼此相邻的上游搅拌盘确定一分离角α,而所述最后一个搅拌 盘与相邻的搅拌盘确定一分离角β,
--其中每个分离角α、β由一搅拌盘的在所述搅拌轴上的径向内端部 和一相邻的搅拌盘的外边缘之间的连线与平行于所述轴线的线形成,并且
--其中满足:30°<α<60°,
-布置在所述研磨物排出口上游的助磨介质分离装置,所述分离装置具 有:
--布置在所述研磨物排出口紧上游的筛装置,和
--在所述轴线方向上包围所述筛装置的笼架,所述笼架与所述最后一 个搅拌盘固定连接并具有沿径向的穿通部,以及
-邻近于所述搅拌轴地形成在所述最后一个搅拌盘中的通道,所述通道 通入分离装置内,
所述最后一个搅拌盘与相邻的搅拌盘之间的分离角β也满足:30°< β<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勒股份公司,未经比勒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1002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混合气与中心实心板远红外线环保节能灶具
- 下一篇:风扇散热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