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用交流发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53419.1 | 申请日: | 2007-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822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24 |
发明(设计)人: | 伊藤慎一;西村慎二;今泽义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9/06 | 分类号: | H02K9/0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方晓虹;胡 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流 发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载在汽车等车辆的车用交流发电机,特别涉及对其冷却构造 的改进。
背景技术
以往的车用交流发电机的结构是,利用由于固定在转子上的冷却风扇的旋 转而产生的冷却风,对定子线圈的线圈端部进行冷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即,如图23所示,固定在转子轴11的转子1的轴向两端部所固定的一对冷却 风扇21、22与转子1一体旋转,从而冷却风A、B从设置在一对壳体31、32 的进气孔314、324流入壳体31、32的内部。
流入壳体31、32的内部的冷却风A、B,由于冷却风扇21、22的旋转所产 生的离心力而从轴向向径向转弯,沿着定子线圈40的线圈端部41、42的轴向 端面411、421流动后,从设置在壳体31、32的排气孔315、325向外部排出。 此时,各个线圈端部41、42的轴向端面411、421通过与冷却风A、B进行热 交换从而被冷却。
专利文献1:国际专利公开WO2005/093929A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以往的车用交流发电机中,定子线圈40的线圈端部41、 42的冷却,是从冷却风扇21、22向其径向排出的冷却风A、B与线圈端部41、 42进行热交换而进行的。然而,由于定子线圈40的线圈端部41、42从定子铁 心5的轴向两端面向轴向延伸,与流过定子铁心5的径向的冷却风A、B垂直 地配置,因此冷却风A、B与线圈端部41、42进行热交换的部位限于线圈端部 41、42的轴向端面411、421。因此,以往的车用交流发电机存在的问题是: 线圈端部41、42的冷却不够。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以往的车用交流发电机中的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 在于提供一种车用交流发电机,该车用交流发电机可以提高定子线圈的线圈端 部的冷却性能,并且可以增加冷却风量以进一步提高交流发电机整体的冷却性 能。
本发明所涉及的车用交流发电机包括:定子铁心,该定子铁心在内周部具 有多条槽;一对壳体,该一对壳体分别配置在上述定子铁心的轴向的一个端部 和另一端部,具有与上述定子铁心的轴向端面抵接的抵接面;多个贯穿螺栓, 该多个贯穿螺栓将上述一对壳体和上述定子铁心固定为一体,在上述定子铁心 的外周面上沿上述定子铁心的轴向延伸;定子线圈,该定子线圈安装在上述多 条槽,具有分别从上述定子铁心的轴向的一个端部与另一端部向轴向突出的线 圈端部;转子轴,该转子轴被上述一对壳体支承且转动自如;转子,该转子固 定在上述转子轴,配置在上述定子铁心的内侧空间部;以及冷却风扇,该冷却 风扇固定在上述转子的至少一个轴向的端部,上述一对壳体中的至少一个壳体 具有进气口和排气口,该进气口向上述壳体的内部吸入冷却风,该排气口将上 述冷却风向上述壳体的外部排出,其中,上述一对壳体中的至少一个壳体的上 述抵接面包括冷却风通路,该冷却风通路将上述线圈端部的外周面侧与上述定 子铁心的上述外周面侧连通,在上述定子铁心的外周面侧向上述定子铁心的轴 向开口。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车用交流发电机包括:定子铁心,该定子铁心在内 周部具有多条槽;一对壳体,该一对壳体分别配置在上述定子铁心的轴向的一 个端部和另一端部,具有与上述定子铁心的轴向端面抵接的抵接面;多个贯穿 螺栓,该多个贯穿螺栓将上述一对壳体和上述定子铁心固定为一体,在上述定 子铁心的外周面上沿上述定子铁心的轴向延伸;定子线圈,该定子线圈安装在 上述多条槽,具有分别从上述定子铁心的轴向的一个端部与另一端部向轴向突 出的线圈端部;转子轴,该转子轴被上述一对壳体支承且转动自如;转子,该 转子固定在上述转子轴,配置在上述定子铁心的内侧空间部;以及冷却风扇, 该冷却风扇固定在上述转子的至少一个轴向的端部,上述一对壳体中的至少一 个壳体具有进气口和排气口,该进气口向上述壳体的内部吸入冷却风,该排气 口将上述冷却风向上述壳体的外部排出,其中,上述一对壳体中的至少一个壳 体的上述抵接面包括冷却风通路,该冷却风通路将上述线圈端部的外周面侧与 上述定子铁心的上述外周面侧连通,在上述定子铁心的外周面侧向上述定子铁 心的径向开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534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