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使用电磁场产生以吸引水生物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80053330.5 申请日: 2007-07-31
公开(公告)号: CN101715292A 公开(公告)日: 2010-05-26
发明(设计)人: 梁荣辉;郑宝芳;V·索 申请(专利权)人: 梁荣辉;郑宝芳
主分类号: A01K85/01 分类号: A01K85/01
代理公司: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代理人: 李娜;王忠忠
地址: 中国香港湾*** 国省代码: 中国香港;8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使用 电磁场 产生 吸引 水生 方法 装置
【说明书】:

相关申请

根据35 U.S.C.§119(e)本申请要求提交日为2007年6月14日、名 称为“METHOD AND DEVICE FOR SIMULATION OF MARINE LIGHT  ORGAN WITH ELECTROMAGNETIC FIELD GENERATION”的共同待 审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号60/934,776,该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中物品。更特别地说,本发明涉及用来吸引海生物的 水中物品。

背景技术

早至1917年,已有科学研究发现,一些海生物(包括鱼类)对在它们 的水中环境内所产生的电磁场和光有反应。科学家们已指出:当电磁场 被施加在养鱼缸内,在养鱼缸中的鲶鱼展现出即时反应。直至二十世纪 五十年代,根据数百类鱼种对电磁场的反应程度而将它们分门别类。

进一步发现很多种鱼类有能力感应到其它鱼类所产生的电磁场脉 冲。事实上,有些海洋研究已经指出一些鱼类如 鲨鱼,鲑鱼,鲟鱼和 鳟鱼,鱼身上均有作为电接收器的活性神经细胞,这些活性神经细胞感 应到电磁场并且能探查到它们的水环境内的电磁场改变、移动离子和带 电粒子。研究已显示出,一些海生物能够有效地探查及监测紫外光及/ 或电磁场以导航及定位它们的水中环境中的猎物。

研究已经指出,许多海生物物种能够看到或探查到水中的发射在 320nm至400nm紫外光谱中的紫外光的物体。这至少部分是因为鱼眼 的视网膜锥体对发出以深海中的黑暗背景为对照的紫外光的物体敏感。 紫外光在吸引海生物方面是有效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紫光在水中环境 中展现出低的吸收系数,因此紫光能被海生物在水中环境中从一定距离 外探查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装置被配置为同时产生来自干电池的交变或脉冲电磁场 和由该干电池供电的光源产生的脉冲光输出。本装置能被用作模仿及/ 或吸引水生物。本装置例如能吸引:虾、鱼、鱿鱼、章鱼、浮游生物和 其它水生物。本装置包括本文指为电磁模块的东西。该电磁模块包括干 电池。本文中的干电池指的是不内含电解液的干电池。该干电池包括至 少两个部分外露于大气中的电极。该干电池被配置为当外露电极的一部 分被放置在共同的电解液中时产生电流。优选地,干电池被配置为当外 露电极的一部份被放置在共同的水中环境如海水或海洋中时产生电流。 该电极是由任何合适的材料所制成。优选地,该电极包括镁阳极和金阴 极。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个或多个电极被配置为可被更换的。

本发明的装置也包括电耦合到该干电池并且被配置为当外露电极 的一部分被放置在共同水中环境(电解液)中时由该干电池供电的光源。 该光源优选地包括一个或多个发光二极管,这些发光二极管发射绿光、 蓝光、白光或其组合。

本装置也可包括电耦合到该干电池和该光源的控制电路。该控制电 路能包括任何数目的专用集成电路,用以控制来自该电池的电流及来自 该光源的光输出。优选地,该控制电路被配置为产生脉冲电磁场及来自 该光源的脉冲光输出。

依据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该控制电路和该光源被封密于半透明防 水外壳内,从而形成电磁模块。优选地,该电磁模块被配置为安装入及 /或附加到一个或多个外壳结构中,该外壳结构可以被成形成模仿水生 物。这些外壳结构例如被成形成模仿虾、鱼、鱿鱼和章鱼,以列举几种 水生物。该些外壳结构及/或该电磁模块能包括荧光材料、荧光结构或包 括荧光涂料的荧光贴标。当暴露于来自光源的光时,该荧光材料、荧光 结构及或荧光贴标发光。

本发明的装置能包括任何数目的光学元件,包括但不限于反射器、 漫射器和透镜。该装置也能包括用户界面,该用户界面可让用户选定该 装置的操作模式,包括:来自光源的光进行脉动的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带有电磁模块的装置的示意表示。

图2A-B示出依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电磁模块。图2A示出该电 磁模块200的透视图,图2B示出该电磁模块200的正视图。

图3示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带有电磁模块的鱼饵300。

图4-6是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带有电磁模块的装置的分解视图,所 述电磁模块被配置为耦合到成形成表示水生物的外壳结构或外壳套。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荣辉;郑宝芳,未经梁荣辉;郑宝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533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