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驱动至少一个放电灯的电路装置和产生辅助电压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52704.1 | 申请日: | 2007-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580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发明(设计)人: | 彼得·克鲁梅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斯兰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41/282 | 分类号: | H05B41/28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 萍;李春晖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 至少 一个 电灯 电路 装置 产生 辅助 电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驱动至少一个放电灯的电路装置,其具有:第一 输入端子和第二输入端子,用于连接电源电压;逆变器,其包括至少一个 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它们串联耦合在第一输入端子和第二输入端子之间 并且在其间限定了桥中点;至少用于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的激励电路,其 具有输入端用于接收控制信号;以及用于产生辅助电压的装置。在此,辅 助电压包括:第一电容器;用于提供辅助电压的端子,该端子通过第一电 容器与参考电势耦合;双点调节器,其带有第一输入端,控制信号以反转 的形式耦合到该第一输入端上,带有第二输入端,其与用于提供辅助电压 的端子耦合,以及带有输出端;带有控制电极、工作电极和参考电极的开 关,其中控制电极与双点调节器的输出端耦合,其中工作电极与用于提供 辅助电压的端子耦合;以及欧姆电阻。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在这 种电路装置中产生辅助电压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说明本发明所基于的问题,在图1中示出了这种现有技术中已知 的电路装置。其示出了电子镇流器的一部分,该部分通常通过滤波电路、 整流电路、PFC(功率因子校正)电路与交流电网相连。该部分由所谓的 中间回路电压UZW馈电,该中间回路电压借助电容器CUZW来稳定。中间 回路电压UZW在此馈送给半桥电路,该半桥电路包括第一开关S1和第二 开关S2,并且通常在320V的量级中。半桥中点HM通过灯电感线圈L 与放电灯La耦合,点燃电容器C1与该放电灯并联连接,并且放电灯通过 耦合电容器CK与参考电势耦合。其具有控制器10,该控制器可以通过接 口12以数字方式来激励,例如根据DALI标准来激励。在待机工作中, 即在逆变器关断的情况下,控制器10需要大约2mA的电流供给,在正常 工作中,即当逆变器工作时,需要大约30mA的电流供给。在接口12的“接 通”信号导致半桥驱动电路14开始其工作并且开关S1和S2根据预定设置 来激励。
在输出回路16的“关断”状态中,控制器10进行的接口分析也必须在 任何时候都可用(该输出回路包括带有开关S1和S2的逆变器、灯电感线 圈L和连同布线的灯La),以便例如可以接收新的“接通”命令并且进行分 析。为此,需要在“关断”状态中也始终对控制器10供给电压。为了相应 地将接口12始终保持待命,产生了待机损耗,其通常是不希望的。
已知的解决方案通过欧姆电阻RF和由开关QISS控制的双点调节器 SSD直接从中间回路电压UZW导出对于控制器10所需的待机电流。在此, 用于接通半桥驱动器14的控制信号以反转的形式输送给双点调节器 SSD,使得当关断半桥驱动器14时,双点调节器开始其工作。由此,不 再通过其工作供电电路18为控制器10供给电压(其中工作供电电路在此 示例性地包括电容器C2以及两个二极管D1和D2),而是通过在电容器 CVCC上提供的辅助电压VCC来进行。双点调节器SSD的输入端20用于测 量电压VCC。在图1中示出的电源ISS可以通过集成电路来实现,然而在 一种极为简化的形式中也通过欧姆电阻来实现。根据图1,只有当输出回 路通过接口12关断时,在电容器CVCC上的待机供给才活动。双点调节器 SSD通过以开关QISS来开关的电源ISS来将辅助电压VCC保持恒定,其 方式是,其根据电流消耗和中间回路电压UZW的大小来改变接通关系。 待机损耗功率在该解决方案中为大约0.5W至1W。所需的双点调节的电 源有利地在一些市面上常见的半桥驱动器中已经被集成。
在这种已知的解决方案中不利的是在待机运行中始终不希望的高的 损耗功率。
这种解决方案的另一缺点是,对于正常的“接通”运行需要附加地产生 辅助电压。这在此通过工作供电电路18来实现,该工作供电电路基于的 原理是,从输出回路16在合适的位置电容性地导出该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斯兰姆有限公司,未经奥斯兰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527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