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盘驱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52292.1 | 申请日: | 200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17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03 |
发明(设计)人: | 星野洋史;平井伸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11B7/085 | 分类号: | G11B7/085;G11B7/09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侯颖媖;胡 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盘 驱动 装置 | ||
1.一种光盘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拾取单元,所述光拾取单元将向可从单侧读出的、至少具有第一层和第 二层记录面的多层光盘照射光而得到的读取光转换为电信号;
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基于由所述电信号生成的聚焦误差信号,通过维 持聚焦对于所述多层光盘的第一层和第二层记录面对准的状态来进行第一层 和第二层各自的增益调整,来生成控制聚焦伺服环的聚焦环信号,基于所述增 益调整所使用的增益调整量使得与聚焦误差信号的振幅进行比较的阈值变化, 根据变化后的阈值,边监视聚焦误差信号,边生成聚焦跳转信号;以及
聚焦致动器驱动电路,该聚焦致动器驱动电路基于由所述控制电路生成的 聚焦跳转信号,通过驱动所述光拾取单元来执行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的聚焦跳 转,通过基于由所述控制电路生成的聚焦环信号驱动所述光拾取单元来执行聚 焦对于第一层和第二层记录面对准状态的动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包含:
聚焦伺服环信号控制部,所述聚焦伺服环信号控制部进行所述增益调整, 将该增益调整所使用的增益调整量作为控制所述聚焦伺服环的增益调整信息 进行输出;
聚焦误差信号阈值设定部,所述聚焦误差信号阈值设定部基于由所述聚焦 伺服环信号控制部输出的增益调整信息,设定所述阈值;
聚焦跳转信号生成部,所述聚焦跳转信号生成部根据由所述聚焦误差信号 阈值设定部设定的阈值,通过对所述聚焦伺服环施加加减速脉冲来生成所述聚 焦跳转信号,使得从聚焦对准在所述多层光盘的第一层数据记录面的状态移至 聚焦对准在所述第二层数据记录面的状态,或者从聚焦对准在所述多层光盘的 第二层数据记录面的状态移至聚焦对准在所述第一层数据记录面的状态;以及
聚焦控制部,所述聚焦控制部通过切换由所述聚焦伺服环信号控制部输出 的增益调整信息和由所述聚焦跳转信号生成部生成的聚焦跳转信号,来控制所 述聚焦致动器驱动电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焦误差信号阈值设定部基于所述多层光盘的第一层数据记录面和 第二层数据记录面的聚焦误差信号的归一化信息,设定所述聚焦误差信号的阈 值。
4.一种光盘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拾取单元,所述光拾取单元将向可从单侧读出的、至少具有第一层和第 二层记录面的多层光盘照射光而得到的读取光转换为电信号;
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基于由所述电信号生成的聚焦误差信号,通过进 行聚焦平衡调整以维持聚焦对于所述多层光盘的第一层和第二层记录面对准 的状态,来生成控制聚焦伺服环的聚焦环信号,基于所述聚焦平衡调整所使用 的平衡调整量使得与聚焦误差信号的振幅进行比较的阈值变化,根据变化后的 阈值,边监视聚焦误差信号,边生成聚焦跳转信号;以及
聚焦致动器驱动电路,该聚焦致动器驱动电路基于由所述控制电路生成的 聚焦跳转信号,通过驱动所述光拾取单元来执行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的聚焦跳 转,通过基于由所述控制电路生成的聚焦环信号驱动所述光拾取单元来执行聚 焦对于第一层和第二层记录面对准状态的动作。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盘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包含:
聚焦伺服环信号控制部,所述聚焦伺服环信号控制部进行所述聚焦平衡调 整以维持聚焦对准在所述多层光盘的第一层和第二层记录面的状态,将该聚焦 平衡调整所使用的平衡调整量作为控制所述聚焦伺服环的聚焦平衡调整信息 进行输出;
聚焦误差信号阈值设定部,所述聚焦误差信号阈值设定部基于由所述聚焦 伺服环信号控制部输出的聚焦平衡调整信息,设定所述阈值;
聚焦跳转信号生成部,所述聚焦跳转信号生成部根据由所述聚焦误差信号 阈值设定部设定的阈值,通过对所述聚焦伺服环施加加减速脉冲来生成所述聚 焦跳转信号,使得从聚焦对准在所述多层光盘的第一层数据记录面的状态移至 聚焦对准在所述第二层数据记录面的状态,或者从聚焦对准在所述多层光盘的 第二层数据记录面的状态移至聚焦对准在所述第一层数据记录面的状态;以及
聚焦控制部,所述聚焦控制部通过切换由所述聚焦伺服环信号控制部输出 的聚焦平衡调整信息和由所述聚焦跳转信号生成部生成的聚焦跳转信号,来控 制所述聚焦致动器驱动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5229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