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体绝缘电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40418.3 | 申请日: | 2007-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2967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发明(设计)人: | 钓本崇夫;吉村学;贞国仁志;清水芳则;宫本尚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B13/055 | 分类号: | H02B13/055;H02G5/0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许海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 绝缘 电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如下的气体绝缘电气装置:在接地容器(ground tank)内收容高电压导体,并在接地容器内填充绝缘气体,从而使高 电压导体与接地容器绝缘。
背景技术
在以往存在的气体绝缘电气装置中,在接地金属容器内收容高电 压导体,并在该容器内填充绝缘气体,从而可以实现绝缘。在该情况 下在组装气体绝缘电气装置时,有时金属异物侵入到容器内,金属异 物由于在对高电压导体进行通电时发生的强电场而浮起,附着到高电 压导体或接近高电压导体,从而有时降低装置的耐电压性能。
因此,在以往的气体绝缘电气装置中,在容器的轴向上配置一个 以上的金属棒,并对该金属棒的表面实施绝缘包覆,在与容器接触的 部分的低电场部设置具有用于捕获粒子的结构的粒子捕获器(参照专 利文献1)。
另外,在其它以往的气体绝缘电气装置中,在容器的下部设置有 用于捕获导电性微粒的微粒捕获器,并配置成将引导板弯曲为锯齿状 而使其朝下的倾斜朝向微粒捕获器,从而使微粒被微粒捕获器捕获(参 照专利文献2)。
而且,在其它以往的气体绝缘电气装置中,在容器内面设置交替 地连续配置了多个平滑的波状的凹凸的金属板,并且对凹部实施绝缘 包覆,而在凹部的低电场部捕获异物(参照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56-145313(第3页14~第4页4行、 图5~6)
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昭56-73124(第4页16~第5页12行、 图3~5)
专利文献3:日本实开昭62-57511(第3页11~14行、第4页 4~8行、图1)
以往的气体绝缘电气装置如上所述构成,因此,在上述专利文献 1示出的气体绝缘电气装置中,如果想要在容器底面的规定区域中捕 获异物,则需要配置多个金属棒,由于进行配置时的位置调节困难, 并且为了固定而需要焊接等,所以存在进行设置用的成本变高这样的 问题点。
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示出的气体绝缘电气装置中,由于在容 器的下部设置捕获器所以花费成本,并且电场集中于弯曲成锯齿状的 引导板的凸部、引导板的端部,所以存在引导板中的耐电压性能降低 这样的问题点。
而且,在上述专利文献3示出的气体绝缘电气装置中,由于没有 对凸部实施绝缘包覆,所以在电场强的凸部存在异物时,该异物易于 朝向高电压导体而浮起,存在耐电压性能降低这样的问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 种具有如下异物捕获器的气体绝缘电气装置,其中,所述异物捕获器 可以可靠地捕获装置内的异物,并且可以抑制电场集中而耐电压性能 优良,还可以容易地设置在接地容器中。
本发明所涉及的气体绝缘电气装置包括:填充有绝缘气体的接地 容器;以及在该接地容器内经由绝缘间隔物而设置的高电压导体,其 中,以使将波纹板(corrugated plate)中的具有同一高度的部分进行 连接的线与接地容器的中心轴平行的方式,在接地容器内配置了以至 少使凸部的面成为平滑的曲面的方式弯曲为波状的上述波纹板。
根据本发明的气体绝缘电气装置,包括:填充有绝缘气体的接地 容器;以及在该接地容器内经由绝缘间隔物而设置的高电压导体,其 中,以使将波纹板中的具有同一高度的部分进行连接的线与接地容器 的中心轴平行的方式,在接地容器内配置了以至少使凸部的面成为平 滑的曲面的方式弯曲为波状的上述波纹板,所以可以沿着接地容器的 内面容易地弯曲波纹板,并且向接地容器的焊接等固定作业也以最小 限来完成,所以可以容易地进行设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气体绝缘电气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气体绝缘电气装置的侧面截面 图。
图3是示出接地容器3的底部的放大侧面截面图。
图4是从图3的A方向观察的正面截面图。
图5是示出接地容器3的底部的放大正面截面图。
图6是示出接地容器3的底部的放大侧面截面图。
图7是从图6的B方向观察的正面截面图。
图8是示出接地容器3的底部的放大侧面截面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气体绝缘电气装置的放大截面 正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404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喷流辐射中心回燃热管热风炉
- 下一篇:一锅煮方法合成Corey内酯的新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