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缆线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37339.7 | 申请日: | 200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2307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2 |
发明(设计)人: | 清水利浩;佐佐木笃树;西村圣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G11/00 | 分类号: | F16G11/00;B60N2/44;B60N2/48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缆线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缆线连接结构。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两根缆线彼此轴向连接的缆线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上,存在具有以下机构的车辆用座椅,当发生车辆后侧碰撞时,该机构能够瞬时地使头枕向前移动,从而支撑乘客的头部。已知如上所述的用于向前移动头枕的操作机构。该操作机构使用操作缆线,当发生车辆后侧碰撞时,通过乘客施加到座椅靠背的座椅靠背载荷牵引该操作缆线。
该操作缆线被布置成从头枕的内部通过可用作缆线的支撑柱的支柱向座椅靠背的内部延伸。因此,在头枕被构造成可从座椅靠背上拆卸的情况下,必须采取各种结构措施以布置操作缆线。例如,可以将操作缆线分成两部分。被分开的部分分别预先布置在头枕和座椅靠背中,使得当将头枕安装到座椅靠背时两部分缆线的端部被彼此连接。
日本特开2003-299549号公报(专利文献1)教示了一种以下技术:在该技术中,在安装头枕的操作期间,单独布置在头枕和座椅靠背内的电缆线能够被彼此连接。根据该技术,一个电缆线被插入到头枕的管状支柱中。该缆线的连接终端保持在支柱的下端。相反地,另一个电缆线被插入到布置在座椅靠背的上部中的筒状支柱插入支撑件(stay-insertion support)中。该缆线的连接终端被保持在筒状支撑件内,同时该连接终端保持连接用的备用状态。从而,当将支柱插入筒状支撑件时,两根电缆线的连接终端能够被彼此一体地轴向连接。在连接电缆线时,当沿插入方向操作支柱时,产生操作力,使得通过该力可以取消保持连接终端的状态。因而,在电缆线被连接的状态下,支柱能够被插入到支柱止动的期望位置。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教示的传统技术中,当插入支柱时电缆线的连接端部轴向重叠,从而形成连接端部通过其爪机构彼此弹性接合的连接结构。因此,可以通过将支柱插入支撑件或者从支撑件拉出支柱来释放缆线的连接状态。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使连接端部轴向重叠来可靠地连接两根缆线的连接端部,从而防止连接端部分离。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缆线连接结构使用以下方案。
首先,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是一种缆线连接结构,用于使第一缆线和第二缆线彼此轴向连接。经由轴向移动受到限制的筒状连接构件进行所述第一缆线和所述第二缆线的轴向连接。所述第一缆线的连接端部设置有沿径向向外突出的接合突起,所述第二缆线的连接端部形成有能够沿轴向接收所述接合突起的轴向延伸的接收槽。所述第一缆线被构造成使得当从所述筒状连接构件的轴向一侧将所述第一缆线的所述连接端部沿轴向插入所述筒状连接构件中时,所述接合突起能够沿形成在所述筒状连接构件的筒壁的插入槽被轴向接收。所述插入槽形成为使得所述插入槽的供所述接合突起插入的轴向终端部沿圆周方向向一方弯曲。当所述接合突起到达所述插入槽的终端位置时,所述接合突起被保持在该接合突起相对于所述连接构件的双向轴向移动受到限制的状态。形成在所述第二缆线的所述连接端部中的接收槽形成为使得所述接收槽的供所述接合突起插入的轴向终端部沿一反向圆周方向弯曲,该反向圆周方向与所述插入槽的所述终端部的圆周方向的所述一方相反。当所述第二缆线的所述连接端部从所述筒状连接构件的轴向另一侧沿轴向插入所述筒状连接构件中时,所述第一缆线的保持在所述筒状连接构件中的接合突起被沿着所述第二缆线的所述接收槽地轴向接收。当所述接合突起到达沿所述反向圆周方向弯曲的所述接收槽的终端位置时,所述接合突起从所述连接构件的所述插入槽的终端位置移出,结果,所述接合突起解除该接合突起相对于所述连接构件的轴向移动受到限制的状态,并且被置于其相对于所述第二缆线的轴向移动受到限制的状态。在所述接合突起到达所述第二缆线的所述接收槽的终端位置并且所述接合突起的轴向移动受到限制的状态下,所述接合突起通过形成在所述连接构件的筒壁的所述插入槽的轴向延伸部分被保持在所述接收槽的终端部中,结果,所述第一缆线和所述第二缆线能够一体地轴向连接从而能在彼此成一体的情况下轴向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纺织株式会社,未经丰田纺织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373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特别用于阀的气动执行机构
- 下一篇:三联式齿轮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