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救生艇悬挂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0780037337.8 | 申请日: | 2007-10-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4163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 发明(设计)人: | 安东尼·H.·莫拉;西德尼·麦德雷;罗素·K.·图克曼;罗格·A.·罗佩茨 | 申请(专利权)人: | 救生系统国际公司;救生系统国际有限公司(英国) |
| 主分类号: | B63B23/58 | 分类号: | B63B23/58 |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万学堂 |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救生艇 悬挂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救生艇的悬挂系统,特别涉及带有一对吊钩组件的悬挂系统,该吊钩组件适于以一定间隔的位置连接到救生艇,该悬挂系统还带有用于这些吊钩组件的控制机构。
背景技术
轮船、石油钻井平台或其它海上设施(为了方便起见,所有这些在下面都简称为“轮船”)通常都设有一个或多个救生艇,作应急疏散用。通常,这些救生艇都悬挂在自轮船吊艇架(davits)上垂下的一对吊索上,救生艇上还装有一对可释放吊钩组件,用于设在吊索下端的起升联动杆(lifting link)上。当救生艇漂浮且与轮船脱离时,吊钩组件可被打开。一般情况,吊钩组件直到救生艇漂浮时才可与吊索分离,这一点很重要;此时,吊钩组件不受任何巨大载荷。然而有时,在救生艇漂浮前,就需要进行应急操作,而这时,吊钩组件要承受救生艇的最大重量,且艇上载有人员。
根据国际惯例的要求,当救生艇载重为正常最大载重的110%时,轮船救生艇用的可释放吊钩组件应能打开,目的是能够进行这种应急操作。因此,吊钩组件除了能在救生艇漂浮时承受轻量载荷(或根本没有承受载荷)之外,还必须设计成可在最大载荷情况下进行工作,而且还能防止意外打开。
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吊钩组件是这样设置的,即作用在该组件的旋转吊钩件上的载荷会在吊钩件上施加一个力偶,这样,该力偶会打开吊钩,以便与吊索下端的起升联动杆相脱开。吊钩件上的锁定机构用来防止吊钩件旋转,但当锁定机构释放时,吊钩件在其上载荷的作用下立即旋转,从而释放起升联动杆。该吊钩组件将参照图1在下面详细介绍。
遗憾的是,经验表明,由于载荷本身施加在吊钩件上的力偶,上述吊钩组件有时会意外打开,或者,甚至在满载荷情况下无意间打开。这种无意间和意外释放,特别是只出现在悬挂的救生艇的一端的释放,可能会导致严重事故,而且,常常会严重伤及救生艇上人员。这种情况已经成为航海人员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而且由 于事故风险原因,也挫伤了进行救生艇训炼的积极性。
为了解决救生艇的载荷在吊钩件上施加的打开力偶从而致使吊钩组件无意间突然打开的问题,即,其一种解决方案是使用一种静水力联锁阀(hydrostatic interlockvalve),在已有技术中通常称之为水压调节阀(hydrostat)。这种水压阀包括位于救生艇艇体内的隔膜(diaphragm),该隔膜在救生艇到达水中后起动;而后,该水压阀释放吊钩件的锁紧机构,后者用来将吊钩件保持在其关闭状态。水压阀的保养不当和低性能是普遍现象,所以,其整体可靠性低。此外,在应急情况下,即当吊钩件在承受载荷要打开时,对水压锁紧机构的操作必须是关键性的。
另一个解决该无意间打开问题的方案是使用所谓的载荷中心吊钩组件(loadover centre hook assembly),在这种装置中,由起升联动杆施加给吊钩件的载荷的动作线穿过吊钩件枢转轴的中心。采用合适的设计方案,吊钩件上的打开力偶可以被消除,但经验表明,当吊钩组件在救生艇最大载荷的110%情况下打开时,作用在吊钩件上的力是非常大的。如果提供一个可施加如此大力的合适机构,那么,在无载荷情况下(当救生艇在漂浮时),该机构则使用很不方便,此外,该机构也并没有解决救生艇漂浮前出现意外或无意间操作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救生艇用的悬挂系统,该系统如果不能全部解决与已有的带有吊钩组件的悬挂系统相关的问题的话,至少可以缓解这些问题,该吊钩组件不论是在无载荷情况下还是在救生艇最大载荷的110%负载情况下,都可以打开,从而释放救生艇。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救生艇悬挂系统,其包括:
--一对吊钩组件,其适合以一定距离连接到救生艇上,并分别连接到一对吊索上,每个所述吊钩组件具有吊钩件,可在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围绕枢转轴移动,在关闭状态,在使用时作用在吊钩件上的载荷的动作线实际会穿过其枢转轴,而在打开状态,相关的吊索会与吊钩件相脱离;以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救生系统国际公司;救生系统国际有限公司(英国),未经救生系统国际公司;救生系统国际有限公司(英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373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