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铝合金成形品的制造方法、铝合金成形品以及生产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0780036441.5 | 申请日: | 2007-07-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2293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2 |
| 发明(设计)人: | 冈本康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22F1/043 | 分类号: | C22F1/043;C22F1/00;B21J5/00;C22C21/02;B22D11/00;B22D11/18;B22D11/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段承恩;田 欣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铝合金 成形 制造 方法 以及 生产 系统 | ||
1.一种铝合金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其具有使用由铝合金形成的连铸棒 作为坯材的锻造成形工序,其特征在于,
铝合金含有10.5质量%~13.5质量%的Si、2.5质量%~6质量%的 Cu、0.3质量%~1.5质量%的Mg、0.15质量%~0.5质量%的Fe以及0.8 质量%~4质量%的Ni,并且满足Ni(质量%)≥〔-0.68×Cu(质量%) +4.7(质量%)〕的关系式,
该制造方法包括热处理和加热工序,所述热处理和加热工序包括对坯 材的前热处理工序、对坯材的锻造加工前预加热工序、和对铝合金成形品 的后热处理工序,
前热处理工序包括在-10℃~480℃保持2小时~6小时的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其中,前热处理 工序的热处理温度为200℃~37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其中,前热处理 工序的热处理温度为-10℃~2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其中,前热处理 工序的热处理温度为370℃~480℃。
5.根据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铝合金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其 中,后热处理工序是不实施固溶处理而在170℃~230℃保持1小时~10 小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成形品的制造方法,铝合金含有0.3 质量%~0.5质量%的Fe。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成形品的制造方法,铝合金含有0.003 质量%~0.02质量%的P。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成形品的制造方法,铝合金含有0.003 质量%~0.03质量%的Sr、0.1质量%~0.35质量%的Sb、0.0005质量%~ 0.015质量%的Na、0.001质量%~0.02质量%的Ca之中的任一种或两种 以上的组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成形品的制造方法,铝合金含有0.1 质量%~1.0质量%的Mn、0.05质量%~0.5质量%的Cr、0.04质量%~ 0.3质量%的Zr、0.01质量%~0.15质量%的V、0.01质量%~0.2质量% 的Ti之中的任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成形品的制造方法,锻造成形工序 中的要求耐高温疲劳强度的部位的加工率为90%以下。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成形品的制造方法,锻造成形工序 中的加工前预加热温度为380℃~480℃。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成形品的制造方法,连铸棒是采用 连铸法使铸造速度为80mm/分钟~2000mm/分钟对熔液的平均温度为液相 线+40℃~液相线+230℃的铝合金进行铸造而得到的。
13.一种铝合金成形品,是采用权利要求1~12的任一项所述的制造 方法制造的铝合金成形品,其特征在于,在组织中,连铸时形成的结晶物 的网状组织或针状结晶物或结晶物的集合体在成形和热处理后也部分地残 留。
14.一种铝合金成形品,是采用权利要求1~12的任一项所述的制造 方法制造的铝合金成形品,其特征在于,共晶Si的面积占有率为8%以上, 共晶Si的平均粒径为5μm以下,针状比为1.4以上的共晶Si为25%以上, 金属间化合物的面积占有率为1.2%以上,金属间化合物的平均粒径为 1.5μm以上,长度为3μm以上的、金属间化合物或相接触的金属间化合物 的集合体为30%以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铝合金成形品,其是具有冠面部位、 裙部的铝合金制发动机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冠面部位的高温疲劳强度 为50MPa以上。
16.一种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将从熔液到铝合金成形品的一系列 的工序作为连续线而构筑,至少在其工序中包括权利要求1~12的任一项 所述的铝合金成形品的制造方法的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昭和电工株式会社,未经昭和电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3644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Sb-Te基合金烧结体溅射靶
- 下一篇:铁素体铬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