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封闭式压缩机的排放噪音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23805.6 | 申请日: | 2007-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947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发明(设计)人: | 郑珉圭;朴东佑;李熏式;南彻铉;成基锡 | 申请(专利权)人: | LG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4B39/00 | 分类号: | F04B3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艳江;黄 霖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封闭式 压缩机 排放 噪音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封闭式压缩机,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设有用于连接排放噪音抑制器的连接管的封闭式压缩机的排气消音系统。
背景技术
图1示出的是常规压缩机的内部。参照该图,常规压缩机具有封闭容器1和安装于封闭容器1中的框架2,该封闭容器1包括上部容器1t和下部容器1b。定子3固定到框架2,框架2借助弹簧2S支撑于封闭容器1中。
曲轴5安装成穿通框架2的中心。转子4一体安装至曲轴5,从而借助与定子3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而与曲轴5一起旋转。
在曲轴5的上端形成有偏心销5b,该偏心销5b偏离曲轴5的旋转中心,在偏心销5b的对侧形成有配重5c。曲轴5安装成穿通框架2的中心,而曲轴5穿过其安装的框架2的内周面起到一种轴承的作用。
此外,在曲轴5中形成有油路5a。设置于封闭容器1底部的油L经由油路5a被导引而输送至框架2的上部然后被分散。而且,曲轴5的下端安装有泵送机构5d以抽入油L并将其输送至油路5a。
同时,缸体6与框架2一体形成,在该缸体6中设置有压缩室6’。而且,在压缩室6’中安装有活塞7,该活塞7经由连杆8连接至曲轴5的偏心销5b。另外,缸体6的前端安装有阀组件9以控制导入压缩室6’中的致冷剂以及从压缩室6’排出的致冷剂。在阀组件9上安装有端盖10,吸入噪音抑制器11安装至端盖10以连接至阀组件9,使得致冷剂能够被输送至压缩室6’。
附图标记12表示用于将致冷剂送入封闭容器1的吸入管,附图标记13表示用于将压缩的致冷剂排放至压缩机外部的排放管。
同时,图2示出的是另一种常规框架。参照该图,在具有压缩机各个部分的框架20中设有缸体23。穿过缸体23钻孔而形成压缩室24。在压缩室24中安装有通过曲轴(未示出)而做线性往复运动的活塞(未图示)以压缩工作流体。阀组件(未图示)与端盖(未图示)一起安装至缸体23,其对应于压缩室24的前端,其中在端盖与阀组件之间设有排放室(未图示),使得由活塞压缩的工作流体能够临时汇集在排放室中。
在缸体23的两侧设有第一排放噪音抑制器25及第二排放噪音抑制器25’。排放噪音抑制器25及25’用以减弱在压缩室24中受到压缩的工作流体的噪音及脉动。在每个排放噪音抑制器25和25’中形成有噪音室(未图示)以在工作流体暂时停留在噪音室中时减弱噪音及脉动。
在排放噪音抑制器25及25’的上端分别安装有噪音抑制器罩26以遮盖噪音室。在压缩室24中受到压缩的工作流体首先输送至第一排放噪音抑制器25,在工作流体从第一排放噪音抑制器25流至第二噪音抑制器25’时,噪音及脉动得以减弱。为此,使用连接管27来允许排放噪音抑制器25及25’经由噪音抑制器罩26而彼此连通。附图标记29表示用于将从第二排放噪音抑制器25’排出的工作流体排放至封闭容器外部的排放管。
然而,如此构造的常规封闭式压缩机具有下述问题。
通常,设置于压缩室24中的活塞线性往复运动以压缩导入压缩室24中的工作流体。将由活塞压缩的工作流体排放至压缩室24的外部,然后将其导入与压缩室24连通的排放室中。使导入排放室中的工作流体移动至第一排放噪音抑制器25中。此时,工作流体由于在活塞的线性往复运动的作用下被周期性地排放至压缩室24的外部,所以工作流体产生了脉动。
因此,脉动引起连接第一排放噪音抑制器25与第二排放噪音抑制器25’的连接管27发生振动。振动对连接管27的连接处施加反复应力,因而导致疲劳失效。因此,工作流体可能会经由连接处漏出。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前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减弱连接管中产生的脉动。
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G电子株式会社,未经LG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238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